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你不要再孤独的做一个清醒明白的人了,大家都在花前喝个烂醉如泥才是最好的。
注释
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解佩: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
解佩:据刘向《列仙传》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
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赏析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

评析

  本词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 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表面看很消极,骨子里却有深深的隐忧和炽热的感情。上片写浮生如梦,梦破云散之悲。下片写爱侣之逝,旷达自解。尤其“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既赞美爱侣似卓文君那样知意,像江汜二女那样多情,又表达了词人愿与爱侣永结“神仙侣”的美好期望,愿像同乘凤凰游而去的萧史与弄玉一样夫妻和谐美满。这大约是词人对往日夫妻和美的眷恋。“挽断罗衣”句则写出词人与爱侣诀别的悲怆,出语激切,在晏殊词中实为罕见,显现其悲痛、绝望、难以自抑。这首词的题旨在于感慨世间万物皆有定数,而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莫如及时行乐。就人生观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真诚、坦率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体验。词的上片,以“燕鸿过后莺归去”起兴,写岁月蹉跎,时光易逝。“长于”二句,以工整流畅的属对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主题。词的下片,全是用典。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宛如仙女般的女友既然挽留不住,只有在花酒之间暂时排遣忘却。“闻琴”暗指卓文君事。司马相如贫贱时,饮于富豪卓王孙家,适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之典出版在汉代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这是一段人神相爱的故事。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用典娴熟贴切,艺术风格在晏词中实不多见。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此词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你喜欢

洞仙遗下石棋盘,人到壶天静处看。十九路谁弹黑界,几千年自带云寒。

面平可步流星势,尘净元无旧藓瘢。乾雹声中闻子响,不知还许采樵观。

野人载酒来,农谈日西夕。此意良已勤,感叹情何极。

归去莫频来,林深山路黑。

从来未面李先生,借我西窗卧月明。
二十三家同愿识,素骡何日暂还城。
人生五马贵,画戟拥朱轮。
朱轮亦细事,舒卷方在身。
官至二千石,此手要活人。
请将胸中书,散作五岭春。

凤凰起北海,少留南岳巅。梧桐有馀音,乌鹊相回旋。

耳闻和声乐,目怪文采鲜。虽知非俦匹,慕用亦欣然。

祥飙卷层云,迅羽凌九天。卑飞忽如絷,绝迹不可攀。

徘徊故林下,叹息高风前。愿及夔作韶,率舞如舜年。

三年回首梦中求,物是人非满旧愁。城郭凄深春寂寂,风烟黯淡日悠悠。

此时再识凄梁燕,到处频惊望月牛。谁为所思终不见,却教海角恨长留。

谁为天公洗眸子,试将把酒问姮娥。清光一片已如许,斫却桂时应更多。

文宿动三吴,于门应大儒。
中秋寒律近,九叶瑞蓂敷。
锦被栖郎舍,朱幡镇海隅。
金鳌淹从橐,铜虎暂分符。
德荫纷桃李,仁风暖绔襦。
祝公椿寿永,千岁赞萝图。

长杨旖旎绿阴晴,小阁芳菲接谢城。乐事良辰真具美,酒徒诗伴旧知名。

春阴忽散林光变,晓露未晞花气清。有兴时来共幽赏,暂时风雨莫寒盟。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阳台氤氲多异色。
巫山高高上无极。
云来云去常不息。
常不息。
梦来游。
极万世。
度千秋。

坛高青石古,峰小白云多。乐奏仙君喜,茶香使客过。

神丹藏蕊笈,清露滴松萝。路接金鳌背,回軿发浩歌。

穷薄还凭世泽存,朝来弧矢喜悬门。翻嗟姑舅先朝露,未得生前一弄孙。

擎拳仰止。不是凡人名尹喜。道骨仙风。与帝神游结信通。
献花跪酒。清彻云璈歌益寿。所愿维何。愿得升平乐事多。

河渚迢迢雁去迟,君今何处遂幽期。梅花吹遍瑶笙冷,霭霭天坛月落时。

无心涉是非,水屋掩柴扉。俯槛池鱼跃,开门野鹭飞。

松花酿腊酒,荷叶补秋衣。向晚看山去,孤筇步落晖。

马蹄尘里度芳辰,带得阳和到七闽。山翠倚天迎好客,风光满地属吟身。

高情古柳仍青眼,时态夭桃自绛唇。从此不忧江海远,春官袖有十分春。

斜。梅影移窗映碧纱。依它写,寒受月些些。

光明清绝地,物色藉诗描。野鼠拱虚穴,山蜂归早朝。

闲庭翻芍药,枯木引陵苕。鼻观香风入,移时独未消。

伯乐一过马群空,相马独识马中龙。形影胡来入图画,高堂素壁生长风。

英姿飒飒生气充,百战能助功人功。岂当求之凡马中,曹将军没韩干死。

写生谁知赵氏子。近人画马画皮毛,赵公画马入神髓。

青丝络,千里驹,世无王良与造父。谁堪为尔范驰驱,海内方今戎事亟。

羽书络绎无虚日,往来奔命尽驽骀。我抚此图长太息,君盍持此向燕台。

千金入市非凡材,蚕丛道路骅骝开。吁嗟乎!风云际遇士所喜,渥洼沙苑来千里,谁为郭隗君其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