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双城夹峙万山围,旧号虽存旧址非。孤木地旁秋草没,降蕃指点尚依稀。
袖中有谏书,不顾上怒喜。直声虽如雷,贪墨殊未止。
史鱼事无道,伯玉耻君子。心肠一木石,面目安能改?
缘何独佞佛,正坐文字美。结习不易除,觉痒因有技。
以经名其室,意特重唐楷。谁能白世尊,何以置此士?
欲识坚牢神,现身祇公是。
悬弧又诞朝。六十三年鹿覆蕉。勋名紫阁高。起何迟,归独早。
玉堂近日无宣召。且是山中卧得牢。治如虞圣如尧。
洗耳还容由与巢。
搓烟垂柳一丝丝,帘押无风放故迟。正是养花天气好,又缘小病负芳时。
我法贵简要,万变中有我。单言扼其吭,拊背无不可。
春华谢嫈嫇,秋实结{女卮}婐。匪曰吾能之,有志窃颇颇。
子诗咄相逼,力猛心则果。瘦硬藏敷腴,排奡由帖妥。
奸觉嫱旦媸,勇失贲育惈。波涛荡荡潏,垠堮外?閜。
余子走且僵,旁观测亦叵。吾尝摩厉须,强项弗为下。
神龙抱变化,跛鳖追㝿㝾。纵矜扛鼎雄,终掇绝膑祸。
朔风起广莫,尘沙扬堀堁。执手临高台,怀古涕双堕。
乾坤出溟涬,星宿困?簸。高偪帝天闻,近狎羲女唾。
慷慨为歌诗,豪情郁无那。善喻取庚桑,藿蠋与鹄卵。
鞭心策新进,逊志振昔惰。杜韩有涯岸,一试航海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