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此词通过描写词人自青州赴莱州探望丈夫赵明诚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姊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之意以及姊妹间的深厚感情。上片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表现雨中伤别的境界;下片从正面对词人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结尾故作通脱语,极力排遣心中的痛苦。全词感情深挚,语言浅近,设句巧妙,音韵流转,堪称易安词中佳作。
上片一开头就写她想念家中姊妹想得厉害,以至珠泪涟涟,浸湿身上罗衣,并且连脸上的脂粉也冲落下来沾满了罗衣;这时,她不由得想起了家中姊妹送她出行时,一遍遍吟唱《阳关曲》时的情景。《阳关曲》,又名《渭城曲》。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 轻尘,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歌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至“阳关”句,反复歌之,所以李清照称“四叠阳关”。如今,这长长的山路已将亲人隔于两地了,她孤身一人在这异地的旅馆中,听着这凄苦的萧萧雨声。
下片作者在这风雨萧萧的夜晚只感觉心里无比忧伤,竟使自己的心绪全乱了,乱得忘记了姊妹们送她时,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不管多么想念,亲人已经别于两地了,只好靠鸿雁来传递音信吧。好在东莱是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蓬莱”,指蓬莱山,也称医壶,古人传说与方丈、瀛洲并为海上三神山,都在渤海中,世人不能登及,所以说它“远”。
这是一首开阖纵横的小令,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了她的笑下变成“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激情,极夸张,却又极亲切、真挚。通首写惜别心情一层比一层深入,但煞拍“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出人意料地作宽解语,能放能收,小令词能用这种变化莫测的手法是很不容易的,这就是所谓善方情者不尽情。
此词写作背景有两说,一是以为作者在滞留青州时写给移守莱州的丈夫;一是以为作者在赴莱州途中的昌乐馆写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认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间,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馆。作此词奇姊妹。
岁暮长安送客还,驿亭疏柳不堪攀。星轺欲发仍呼酒,春草相期一解颜。
陌上清霜迎剑舄,笛中明月动关山。海门冻合三吴舫,此日冯唐鬓易班。
眺远及丽辰,登危开我襟。秉炬蹑佛榭,杳杳夕光侵。
芳湖递澄鲜,幽隍覆层阴。毕景没长甸,轻霏变春岑。
仰瞩双龙阙,却瞻上苑林。归翼矫以翔,鸿雁多哀音。
荟蔚桃李场,孰分松柏森。
公子年方少,举止皆老成。阿兄益威重,阿弟神复清。
总角遭乱离,高冈无凤鸣。从父窜东海,赤脚走层冰。
虽乏金与粟,卷帙犹满籯。斗室足咿唔,晨夕披不停。
古人有心血,今人有眼睛。读书只读字,大海无涯津。
性道本饮食,瓦砾通神明。苟自得网纽,千载任纵横。
天地我注脚,何况是六经。切磋即手足,菽水见模型。
搦管尔家事,文章出至情。勖哉两公子,艰虞力弥增。
今古无别路,非关世上名。
朝发吴王城,轻舰从东下。落日荡柔橹,暮抵玉山舍。
张灯共清燕,寂寂西园夜。珠斗当层楼,银月照芳榭。
坐客盛文彦,逸气凌曹谢。鸣琴聆妙音,使我忧心写。
率意阮生狂,明晨还独驾。
暮色常如斯,孤真保终吉。爱此嘉树林,倚杖数晨夕。
有时高鸟下,驯扰不吾避。好音醒远心,文羽耀真憩。
昏鸦结侣归,烧灯犹未食。耽幽有馀兴,减食非所惜。
逾八又五年,吾生过其历。无事此堧中,古期或可必。
举觞祝吾树,愿树五千尺。何必庄家椿,得气各有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