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吴中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江岸草青沙平,吴王故都的池苑内,柳丝袅娜,斜烟飘逝。雨后寒气已轻,风中花香清幽,春分时节,梨花如雪。
行人乘船漂泊天涯,酒醉醒来,只见残阳西沉,乌鸦乱飞。一户人家的门外立着秋千,墙头闪过红粉佳人的身影,这是谁家的深院?
注释
吴王故苑:春秋时吴王夫差游玩打猎的园林。
柳袅烟斜:指柳条细长柔弱,轻烟随风斜飘。
风前香软:谓春暖花开,香气飘溢。
一棹天涯:一叶轻舟芷江水上飘摇。棹,划船工具。此风代指船。

鉴赏

  宋人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说:“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这位本叫张挥的杭州吴山宝月寺和尚,小词写得玲珑剔透,清新俊雅,脍炙人口。

  他一落笔,就写“岸草平沙”。这里既无动词,又只列出“岸草”、“平沙”两种场景,可它给我们展现了秀美迷人的画面:江岸两旁绿草如茵,绿草后面是平坦如镜的细沙。在这个画面是中,一个“岸”字提示我们,只有在江中船上了。这一点,直到下片方才点明,然而在起笔中已有所暗示,其间草蛇灰线,一脉贯通,可见词人炼字遣意之精炼、含蓄,构思布局之严谨、巧妙。

  可以想象,舟中之人沿着吴江一路看去,其间该见到多少美景,他却一概略去,只突出了“吴王故苑,柳袅烟斜”。吴王夫差纳美女西施,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上筑馆娃宫让她住。“故苑”,今吴县灵岩山的灵岩寺即其旧址。词人面对吴王故苑,只见柳条细长柔弱,轻烟随风斜飘。景色仍是这么美好,而吴王却已成历史的陈迹,字里行间隐含着风景不殊而人事全非的感慨

  词人就在沉醉于山光水色之间,感慨历史兴亡之时,发现一阵轻雨之后寒意淡淡,微风过风芳香柔和,原来大好春色正在那千万朵明丽似雪的梨花上,“雨后寒轻”等三句,写江南吴中的春景如诗似画,韵味十足。第一句,写出江南早春的特色和给人的感受;第二句,则抓住了吴中地区春暖花开、香气飘溢的典型场景;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而来,描画出雨过风软之际梨花怒放的迷人景象。春在哪里,春在梨花,这是一个奇特而又入理的发现。辛弃疾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那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现,不过还是受到了仲殊和尚的启发。

  “一棹”犹言一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一棹天涯”,划一下桨就到了极远的地方,不仅写出了风顺舟轻,水流极快,而且词人陶醉于大好春色的轻快心境也正寓含其中。他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放浪天涯,任舟飘流,活画出这位四海为家的浪漫和尚的神态来。

  “酒醒风,残阳乱鸦”既说“酒醒”,那么在舟行之时,词人一面陶醉于山光水色、一面开怀畅饮不觉醉倒的狂放情景,也就不言而喻。待到酒醒时一看,一轮夕阳冉冉欲下,成群暮鸦聒噪乱飞。这儿把酒醉初醒时所见的江南春暮的景色渲染一笔,用语洗炼,形象鲜明;其中的“残”、“乱”字,又把春色撩人、忽感迟暮的恍惚心境,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词人正为春残日暮而心神迷离之际,突然发现了人间还有比自然景色更加动人的春景,使得词人更加神往而深深陶醉了。“红粉”,本为妇女所需,用来称妇女,秋千荡到墙门之外,墙的上部露出了荡秋千姑娘的倩影,所以引得词人发出痴问:这是谁家深院的姑娘,看来似乎岔出了描写吴中春景的本题,实则这才是大自然中最美好最动人的春色。因此词人这一问,可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刻画了词人精神一振的神态,揭示了词人向往青春生活的秘密。而以问作结,无须作答,更使全词留有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猜你喜欢
茶烹绿乳花映帘,撑沙苦笋银纤纤。
窗中山色青翠粘,主人于我情无厌。
白桑红椹莺咽咽,面揉玉尘饼挑雪。
将为数日已一月,主人于我特地切。
水娇草媚掩山路,睡槎鸳鸯如画作。
春光霭霭忽已暮,主人刚地不放去。
夫君清且贫,琴鹤最相亲。简肃诸曹事,安闲一境人。
陵山云里拜,渠路雨中巡。易得连宵醉,千缸石冻春。
貌古神清,气融性漫。
用无准麻皮头,瞎临济正法眼。
瘞焦山鹤,不假蓬尘。
缚丰干虎,济消钱贯。
八怪七乔,十马九乱。
趁入群牛队里行,一度一度教人看。

露晞风晚别春丛,拂掠残妆可意红。多病废诗仍止酒,可怜虽在与谁同。

卧龙西畔北池头,水擘华堂瑟瑟流。
几曲漪涟盘翠带,一峰孤秀浴苍虯。
香囊近午漪无汗,素扇生凉爽入秋。
待唤画师来貌取,图成便是竹溪游。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1]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
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
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轩冕初期咳唾收,一官白首叹淹留。
已嗟游宦骞腾晚,遽遗功名取次休。
中寿不令周甲子,遗编曾拟传春秋。
未应埋没随黄壤,定作骑鲸汗漫游。
山栖极造理,其北恰岚壁。
下吞泉数斗,中有蒲数脊。
岩留未化雪,竹迸将崩石。
不为世所薰,直入玄之寂。
道人无一吝,近我如相识。
忽然问周易,再三说太极。
言清嚼冰雪,事奥通金碧。
吐纳少滞咽,导引多精色。
阴火养阳鼎,黄云生宝鬲。
定是西母池,佳桃已中食。
路入清溪一带桥,满汀红紫半零凋。
数峰髧鬌山堆髻,百态妖娆柳飐腰。
联辔踏花嘶宝马,当垆换酒解金貂。
堂堂无计留春住,望断天涯去路迢。

月杵霜砧,觉风送、声来庭树。方夜坐、一偏低首,烛花新吐。

迢递云中劳驿使,殷勤天低传鱼素。乍开笺、细细读从头,更三鼓。

珠玑字,琅玕句。抵多少,离情绪。叹天涯霜鬓,一般荼苦。

君有琼贻音入妙,我惭瓦奏心先许。算闺中、知己泪尤多,纷如雨。

田家桑柳荫柴扉,谁道兵戈有乱离。住舍尚存萱草地,生儿不及木兰时。

凤钗一折悲谁语,鹤表重归乐自知。想见乡闾欢会处,莱衣起舞对齐眉。

残阳来霁岫,独兴起沧洲。(雨后,张为《主客图》)

天气重阳老,柴门菊未花。漏床多苦雨,村夜不闻笳。

窗眼风来急,山头月落斜。秋悲无奈处,又得数声鸦。

山间景物四时同,松柏森森紫翠中。案上书编閒白日,帘前花影动清风。

小桥静看行人过,野寺遥从曲径通。辟谷他年如有分,肩舆还拟觅仙踪。

借来客舍是禅居,爱坐闲窗夜色虚。涧水时闻风断后,竹林渐白月生初。

难从支遁亲调鹤,且学天随晚著书。心地喜无元字脚,何妨门外问三车。

自昔鱼肠将剑号,几时剑又幻鱼身。乘潮恍拥银刀队,溉釜能充玉馔珍。

湖上腥风春二月,市中高价值千缗。杀机此日盈江海,跋浪长鲸惯逞人。

篱角烟轻玉一枝。雪边风味竹边姿。天寒袖薄正相思。

半枕诗魂香未了,一分春色瘦难支。小桥流水月明时。

曙霞攒旭日,浮景弄晴川。晃曜层潭上,悠扬极浦前。
岸高时拥媚,波远渐澄鲜。萍实空随浪,珠胎不照渊。
早暄依曲渚,微动触轻涟。孰假咸池望,幽情得古篇。

我见世中人,日夜心兵动。布帛不遮寒,齑盐不塞空。

欲求安乐法,错认逍遥梦。米大一粒珠,分应六门用。

渺渺蓬莱山,茫茫今古宙。洪厓曾否来,谩挹浮邱袖。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