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经冬凛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韵胜,以格高,故为历代人们所喜爱。文人学者更是植梅、赏梅看作是陶情励操之举。杨无咎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杨无咎,南宋时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尤善画梅。
词作上片通过对梅花生长的环境、外在形象的描绘,着力刻画出梅花超凡脱俗 的韵致。“茅舍疏篱”,这是梅花生长之处。历来文人雅士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的滴梅花草棘间”(苏轼《梅花二首》之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等等。杨无咎在这里同样也开宗明义,把他所喜爱的梅花置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无非 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超凡脱俗,高洁自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上句写梅花之洁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这句是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末三句笔锋一转,紧承首句,再度刻画梅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云缭绕、修竹萧萧、皓月高悬、溪流潺潺。这个画面比林逋诗句的内涵更大,境界更清幽,更有特色。这些景致和意象是隐士生活不可或缺的,它们都具有隐士的生活和品格高洁的象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虽写梅,然而根本之点却不在于梅,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词人笔锋转向刻写自己,一位在梅树前伫足凝思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宁宁伫立移时”,“宁宁”,神情专注貌;“移时”,谓时间经过之久,与历时、经时意同。这句是刻画词人自己在梅花树前驻足观赏、凝思。“判瘦损,无妨为伊”,意谓为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这里看出词人对梅花的迷恋倾心程度之深。这句的写法,以退为进,与柳永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三句:“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词人觉得光整日价伫立在梅花前流连观赏还远远不够,最好还能让梅花的飘逸神韵、高洁品性时刻与己相伴,于是他便祈想:谁能赋于我才情,能够把梅树的倩影与神韵描画下来、用词章把她刻画下来,成为永恒的留念?
山行初试裌衣轻,脚软黄尘石路生。一夜洞云眠未足,湖风吹月渡溪清。
抟鹏休笑蓬蒿适,燕雀岂知鸿鹄游。颜蹠贤愚终莫域,渭泾清浊自殊流。
绠长方可贤深井,水浅安能泛大舟。独爱乐天吟著句,输赢待看局终头。
我本老而好学,故随真人东行。两家并生才子,自然常聚德星。
沂泗之水来鲁邦,平沙千里流淙淙。忽逢吕梁万石硔,势与石斗不肯降。
半天捲起千尺泷,怒声日夜相摏撞。有如万骑腾骊䮾,左挟贲获右羿逢。
恶若哮虎鼎可扛,踊槊跃矢横矛鏦。风云蛇鸟万旌幢,大呼击碎龙文杠。
死战不复留空羫,我生事业在北窗。蒙庄一卷映秋釭,每羡老叟何其憃。
忠信出入言非哤,及此更觉心悾悾。西风吹衣衣茸尨,茅店沽来酒盈缸。
篙人赠我尺鲤双,扣舷而歌和柷椌。问禹何故留此洚,何当理我小舽艭。
东浮溟海西岷江,沛然一口吸老庞。要使后土安鸿厖。
烂熳蕣花早,乱开篱落间。秋风机杼动,夜雨桔槔閒。
牧豕公孙老,思鲈记室还。有时逢野叟,犹自说朝班。
白日苦易短,百岁良非长。今日花间露,明朝草上霜。
黄河无停波,浩浩东入海。弱水隔神山,灵药何由采。
羲和总六辔,苍龙挟其辀。回车谒王母,蛾眉生素秋。
虞渊沈暮景,忽在扶桑颠。孰知青天上,年年葬神仙。
尊中有美酒,潋滟浮春香。调笑青霞侣,婵娟紫云娘。
今日不饮酒,奈此白日何?来者日益少,去者日已多。
太极那能穷,浑沌不可补。不如醉乡人,一息同千古。
谁云刀圭药,可以养神骨。天运未可期,且尽杯中物。
青螺一点故依然,草舍荒烟客可怜。万里张骞曾凿空,九州邹衍欲谈天。
人从生死原轻散,笔到山川不易笺。惟有无情芳草绿,犹铺书带旧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