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下宫兵来围朔妻,置儿裤中儿不啼。一索不得当再索,孤儿那可活。
嗟杵臼,尔为朔客我为友,立孤诚难死何有。嗟程婴,女当徐死难当事,尔疆为难我为易。
千金诈卖赵氏子,真孤乃存杵臼死。复赵社,婴刎头,报死者。
一晌闲缘借。便意行散缓,消愁聊且。有花迎径曲,鸟呼林罅。
秋光取次披图画。恣远眺、登临台与榭。堪潇洒。奈脉断征鸿,幽恨翻萦惹。
忍把。鬓丝影里,袖泪寒边,露草烟芜,付与杜牧狂吟,误作少年游冶。
残蝉肯共伤心话。问几见斜阳衰柳挂。谁慰藉,到重阳,插菊携萸事真假。
酒更贳、更有约、东篱下。怕蹉跎霜讯,梦沈人悄西风乍。
旧思停云,高歌送日,感秋颓力。隔雨江楼,冥鸿怨遥碧。
兰茳泪把,凭寄赠、长安游客。凄寂,诗梦倦寻,说风流都息。
铜驼广陌,粉醉金迷,狂尘总陵藉。羁吟眷念上国,海山北。
耐得一丘吾老,不数十洲飏历。但岁寒尊俎,谁赏菊丛佳色。
虎头不复傅金粟,魏武之孙聊可续。如何三昧画中王,解使天机照人目。
含毫不动先有情,万态了了随经营。偶然得意洒春色,日辅月角须臾成。
精神还仗精神觅,笔下区区徒刻画。故知巧匠盘礴时,万里丹青减容色。
君不见齐梁大士天所开,幼僧不许僧繇猜。师今幸有印泥手,貌取当年黄面来。
雨声不住。都在芭蕉树。银豆抛来如按谱,此际有人细数。
黄昏庭院廉纤。高烧绛蜡垂帘。一样熏香独坐,今宵只觉寒添。
银槊万条日没酉,玉虹千丈月合丑。雄鸡一声半天赤,太阳欲出星在柳。
东南势妥裁冰刀,东北迸开驱雪帚。行侵荧惑掩太白,直从北斗向南斗。
上相黯惨忽无色,上将参差都不守。明堂帝坐总茫昧,房驷王良欲奔走。
渐过舆鬼漫两河,浑扫三垣当井口。突烟滚滚欲浮动,异事惊人古未有。
初从暵旱忽风雨,拔木轰山声乱吼。尔后妖芒忽亘天,七月初吉又踰九。
纵横凌犯卧复坚,自暮至朝长更久。五年江馆戴片天,变故纷纭翻覆手。
摧心褫魄又见此,闭目不敢窥户牖。天倾地裂由积衅,败国亡家皆自取。
吾闻有道必得寿,长星劝汝一杯酒。
名山容易白人头,老羡东方记十洲。一湖水收松下浸,万丈石放空中游。
瓮脚榨来家酝美,杖肩挑得野花秋。主人自作因僧出,百炼精金日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