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
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不解其内心悲楚。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注释
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项羽姬妾虞姬称虞美人
美人草: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
青青:茂盛貌。
亭亭:孤立无依之貌。

赏析

  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

  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总观全词,作者对虞美人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对虞美人草的品格是赞赏的。联系作者身世和南宋情况来看,作者是想借此词来讽刺和规劝南宋君臣不要沉溺于歌舞生活,招致亡国杀身之祸,而应发奋图强,收复失地,重振国威。同时,作者也是借此词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因此,这首词写得既豪放婉约,是咏物词中的妙品。

创作背景

  此词于庆元元年(1195)或二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创作了此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丹灶三年火,苍崖万岁藤。樵归说逢虎,棋罢正留僧。
星斗同秦分,人烟接汉陵。东流清渭苦,不尽照衰兴。
珠压相于,胭脂同傅。樊家更共谁家语。
梢头结取一番愁,玉箫不会双双侣。
风送流莺,前歌后舞。并桃欲吐含来住。
双飞燕子自相衔,会教唇舌调鹦鹉。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千古一灵根,本妙元明静。道个如如已是差,莫认风番影。枯木夜堂深,默坐时观省。月落乌鸡出户飞,万里关河冷。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
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

西樵山色远依依,东指江门石路微。料得楚云台上客,久悬秋月待君归。

违天忍事百堪死,一笑仍回冰雪容。共语言缘无片石,与天地毕有孤松。

出门傥羡弥明逝,危坐应悲叔夜慵。禦鬼南山终战胜,灵禽枝上梦曾逢。

山气笼从晓出云,一溪流水望中分。
岩花树树红相映,竹里横拖白练裙。

绿芜偷长闲庭院。帘波半窣销香篆。玉甃海棠丝。红香三两枝。

晚风垂箤簌。小迟轻衫薄。谁剪玉珑玲。竹声铿画屏。

作诗送归客,客是故乡人。山水几千里,莺花又一春。

壮心满天地,衰鬓惊风尘。何当共江浒,白酒紫丝莼。

自频双黛听啼鸦。帘外翠烟斜。社前风雨,已归燕子,未入人家。鞋儿试著无人看,莫是忒宽些。想它楼上,问拈箫管,憔悴莺花。

不论道貌与天形,才入毫端便逼真。幻出千般人面目,只凭一点自精神。

云台人去丹青歇,月鉴方来事业新。寝陋可能当审象,且将粉泽付斯人。

垂老朝三聘,生平食一箪。绝知斯道在,遗恨得时难。

庙谨先师祀,书传后代看。形容铭墓石,三发喟然叹。

大美呈新机,副墨守陈策。日车无不照,凿智瞥空隙。

金注巧遂殙,带忘腰始适。至人揖元极,妙物行绝迹。

六合藐芥尘,千秋伦旦夕。啄鸣合缗缗,泰初以为宅。

漫道来何暮,荒城一望愁。墙垣多竖木,官吏半乘牛。

赋少增榔税,差烦逮女流。伤心诸父老,何事忍诛求。

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

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

肆目如云处,三田大有秋。葱茏初蔽野,散漫正盈畴。
稍混从龙势,宁同触石幽。紫芒分幂幂,青颖澹油油。
始惬仓箱望,终无灭裂忧。西成知不远,雨露复何酬。
大千沙界是吾家,隐显何曾有等差。
为报人天高著眼,优昙花异世间花。
众峰戴雪玉催鬼,风定湖光镜面开。
山色可堪西子笑,溪声曾送越兵来。
天寒野水摇孤艇,日落浮图封古台。
回首风斋翳城嵌,愁来谁伴倒清罍。

芒种家家听子规,邀欢何处柳塘西。香风十里嘘长夏,万簇红云酿火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