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一真那有黑白业,佛橐枉用为书箧。人人反照自图成,说甚一花开五叶。
了无结习便超脱,因有挂碍生怖慑。山鬼窟中求活计,玄关欲透知何劫。
匝天遍地自心源,若解承当真要捷。树林水鸟皆法音,露柱幡竿光炜烨。
世上盲聋喑哑人,试问道师作么接。
雅欲赋招隐,何堪吊战场。独看星错落,久立夜苍茫。
羽檄来东越,风烟隔下塘。安闲随处有,冠盖莫相望。
先生七十引年归,送别都门柳絮飞。潞水东风斜捲幔,金台晚照远衔衣。
收功桃李心初遂,行乐桑榆志未违。况复颍川多故事,到家争仰德星辉。
荆榛小径对春溪,月上芭蕉碧影迷。池馆山阳留不得,愁来唯伴野猿啼。
草泥聒聒吠蝼蝈,枣花落尽桐阴密。舍南舍北棹缲车,山后山前闻打麦。
新篁解箨来薰风,脱巾露坐双鬓鬔。清泉白石足佳处,人世炎炎如甑中。
今秋仲月逢馀闰。月姊重来风露静。未劳玉斧整蟾宫,又见冰轮浮桂影。
寻常经岁睽佳景。阅月那知还赏咏。庾楼江阔碧天高,遥想飞觞清夜永。
圣历开文运,王章定武功。大人推部落,开府冠山东。
日月旂常异,河山带砺同。诸孙传赤舄,小雅播彤弓。
一命起居注,载趋长乐宫。掖庭官济济,淮浙赋中中。
窃忌徵求急,方来福禄崇。翱翔鸾凤日,逆顺马牛风。
帝力生成大,人心灌溉公。共图歌政理,多稼答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