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雪边好景说涵虚,欲往从之掣簿书。王道平平须有象,皇风浩浩恐无初。
举遮正恐渠难耐,罢扫缘忧彼作疏。翠浪黄云来岁事,已应痴望到毚狙。
何物堪为寿,清宵桂花好。月殿转香风,云根长瑶草。
金为碧海波,玉作青天道。万古镇扶疏,不逐秋风老。
窜身万馀里,腐心三十秋。毕竟何所得,閒卉相绸缪。
虩虩震往来,六合成一丘。魂断卉山垄,目极滔天流。
非族心必异,况为枭鸺鹠。但求隆二伯,不问党与雠。
我今复异此,厄甚刘并州。
汎海舶忘深,过滩舟忌浅。遇险百声嗥,入隘一篙勉。
胫寒辛应疑,肩重傲亦俛。汹汹水吞鲵,齿齿石矜贙。
旁牵索虑截,横负具效报。垂钓感严情,刳木搜轩典。
下濑汉将却,望月吴牛喘。十里行竟日,尺寸苦旋转。
宗快良难求,楚惎知不免。嗟予入世涂,举足辄筮蹇。
聊因故人诗,状此以自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