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绿发工词章,白头困州县。老气吞儿曹,胸中书万卷。
遗我盈把珠,璀璨辉组练。何时游匡庐,登堂识君面。
更邀谪仙人,共醉山间院。愿君出樊素,可供一笑倩。
岧峣芸阁上参天,直舍相依欲二年。愿写此情歌挽者,泪沾毫素不成篇。
青山憔悴故将军,苔甲年年印水纹。受尽蛮烟与瘴雨,不知溪上有閒云。
盆池初泛小青钱,俄有盈盈淡伫仙。香老不随明玉堕,子肥争露宝珠圆。
乍披绀色神都爽,欲擘柔房意尚怜。检点朋尊亦新贶,心知无报且陶然。
剪成香蜜缀疏枝,度腊争春已恨迟。清夜无人花睡去,小园风露更相宜。
古劳之下,有川洋洋。洋洋曷以,可濯可航。泛彼兰舟,与子同行。
时届重阳,朗天清霜。临流怀旧,伊人云亡。俛仰今昔,云胡不伤。
古劳之上,云山霅霅。霅霅曷以,以跻以悬。乘此柴车,与子同联。
峍乎郁葱,于葵之根。登高望远,伊人不存。爰卜幽宅,以慰精魂。
十宇寺神呼韩王,身骑白马衣戎装。手弹箜篌仰天日,空中来仪百凤凰。
习习堂前燕,弱羽讵能飞。仰视沧浪天,哺我黄口儿。
新妇初来时,父母教礼仪。娩婉事君子,动止勤自持。
入厨涤百器,夙兴夜寐迟。未知姑性情,便欲摅所思。
一语违尊章,憔悴无光辉。君子为弥缝,大义终无亏。
同心依所天,德音矢莫违。
鳌头浪涌金沙碧,江国飞虹瑞气摇。发泄地灵知有待,使君题作瑞龙桥。
闹浩浩,静悄悄。古策风高,玉壶春晓。左顾无瑕,右盼已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