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楼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
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鉴赏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千古是非输蝶梦,
一轮风雨属渔舟。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比来身世只如浮。
寓居溪阴刹,未暇理归棹。
遮眼阙文史,借书得探讨。
卷舒白虎通,涵咏青龙钞。
贤哉绝世书,欣然慰幽抱。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许生崛强好画竹,整整斜斜风肃肃。向北忽不见此君,一心惟爱写枮木。

南司夜夜北风多,呼酒不来可奈何。砚冻杯乾不肯睡,秃笔闲从冷炕呵。

呵笔摇摇拂败纸,童童偃蹙无树理。灯下微窥龙虎姿,离离欲死不成死。

雨鞭风挞老蛟饥,左攫已绝右拿离。心怜欲益好颜色,粉墨两看无所施。

浅者屈霜深屈雪,白摧龙骨黑老铁。到底不能看作薪,此公虽苦有高节。

半夜俄闻乌乱啼,棹棹轧轧明月低。菀树何曾集冷翼,不知飞向谁家栖。

许生见鸦长太息,万巢突兀生胸臆。鸦尔来前尔鸦前,吾将巢子以奇墨。

我树虽枯得大年,南枝不脆北枝坚。关河雪冷谋且息,畅飞畅舞好更迁。

夜深鸦与群鸦语,上下四旁同一处。嘈嘈切切无留言,我歌尔和慎莫拒。

朝从昭阳殿里来,千门万户一时开。鼚乎鼓之轩乎舞,亲见邹衍吹律回。

鸠乐闲房鹊笑大,来遗我酒群相贺。吾徒岂不忆寒号,枯枝得坐且同坐。

杨柳藏身忆白门。欲飞不飞恋黄昏。此心流水孤村外,此地难言好久存。

苇屋风飘不成画,放笔与鸦为酸话。不知幅间与树间,更残月黑群鸦拜。

许生画竹竹尽情,许生画鸦鸦有声。但是一点两点墨,何至遂与群鸦争。

许生慎莫悲寒呴,会使墨光有奇吐。哕哕天上凤皇鸣,日写梧桐千万树。

掷却风光忆少年,多生信有短因缘。

欲知此恨无穷处,星落银河月半天。

峥嵘秋气动千崖。川平晚照回。小桥流水送吟鞋。无人觉往来。欹乱石,坐苍苔。一杯送一杯。田家次第有新醅。黄花细细开。
见说瑶池池上路,雪香花气葱茏。一双依约玉芙蓉。烟波孤梦断,风月两心同。千古情缘何日了,此生何处相逢。不堪回首怨西风。残芳秋淡淡,落日水溶溶。

危危独立向江滨,四伴无人水作邻。绿鬓懒梳千载髻,朱颜不改万年春。

雪为腻粉凭风傅,霞作胭脂仗日匀。莫道脸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夫人。

敛眉光禄塞。
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
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
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
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
变入胡笳声。

前庭植芳树,雨露浥华滋。下有盘根节,上有连理枝。

郁郁清阴合,离离佳实垂。荣华信可爱,零落亦可悲。

佳期彩云散,倚树长相思。

伤心世事泪潺潺,已付余生作等闲。
羝乳尚能持汉节,鸡鸣那得出秦关。
黄花时候多新酒,绿树门庭是故山。
日夜思亲头尽白,何人为赋大刀环。
其胎息注想之迷,因与酬唱水调歌头于后。
采取铅须密,诚意辨妍媸。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二物分明真伪,一得还君永得,此事契天机。记取元阳动,妙用在虚危。
法寅申,行子午,总皆非。自然时节,梦里也教不属精津气血,不是肺肝心肾,真土亦非脾。言下泄多矣,凡辈奈无知。

烟霭山城欲敛红,残霞金碧幻奇峰。谁将小李将军画,遥挂斜阳返照中。

绿暗丘园已暮春,还山堂上会乡邻。明朝却上燕南道,依旧征衫满路尘。

暗香都自著人来。

先生海内称儒宗,气格不与俗人同。晚以著书为寔历,道着利名面已红。

今者抗疏辞天子,拂衣去伴商山翁。我歌送之感且叹,却惭羽翼在樊笼。

豫愁别后知音少,临分更为抚丝桐。曲终酒罢各分手,冷冷江上多清风。

朱门古殿明湖曲,玉座凝尘舞蝙蝠。三世五王同一堂,一一英姿耀冕服。

斗牛占象霸图开,市中术者豫章来。劲旅摧巢八百里,都兵破越穷天台。

闭门天子孽自作,妖鸟罗平扫如箨。铁券功名衣锦城,丹青图画凌烟阁。

《杨枝曲》罢天亡唐,江东端不失孙郎。打球御马于阗带,英雄意气何堂堂。

枕畔金铃惊五夜,罗刹奔潮千弩射。玉册金符尚父名,新罗渤海纷相下。

五百功臣息战尘,三楼画栋照千春。牢盆海上横戈日,何意江山作主人。

奕叶依然承土宇,宫殿排云事歌舞。卵鷇家家按籍来,器服年年输内府。

八十年来王气消,石镜尘昏大树凋。箧书虽满客归国,折简无烦又入朝。

子阳季孟空雄壮,自作安丰甘退让。居人生不识干戈,父老至今思保障。

陌上花开缓缓归,歌声已断昔人非。青蘋无复村农荐,芳草空留羽士悲。

龙山突兀余残照,可怜异代还祠庙。阶墀赑屃立丰碑,句奇语重褒忠孝。

剔藓扪碑一慨然,短墙邻并玉津园。江外冬青缠野草,珠帘何处问通天。

朔风乍起,烟树半凋,寂寞碧霄高迥。触目伤怀,那是去年愁病。

一声声、怎识飞鸿信。谩损却、青山远绿,伴取琼台妆镜。

梦断残更警。料万里同云,倍增凄冷。荏苒流光,误了素娥纤影。

更天涯、归计浑难定。但点缀、窗前绿萼,任幽人闲领。

瞥眼春将晚,飞花满碧苔。倚阑呼婢扫,风过却吹回。

山昙昙兮起云,山浪浪兮流水。
神何为兮山中,岂怀忠兮放弃。
沃牛炙兮疗饥,挈壶兮荷锸随之,
生不封侯兮死何庙食为。是耶非耶,
余不得而知。女巫兮击鼓,
坎坎兮祠之下。帝不下招兮遗怒,
馘长蛟兮缚雄虎。野无烽兮海无澜,
马不用兮都且闲,都且闲兮神乎何以为御。
振策而风兮回轩为雨,风雨时兮多黍稌。
风休雨止兮神何处所。桂橑兮兰楣,
朝云出游兮莫云来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