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去华善写眷恋怀人之词,抒写别离相思,情意深厚。这首词是代思妇立言,以思念归人的情思寄托他的志向和感情。
词的上阕以景起,以情结。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中独取高洁狷介的梅花。但“陇头梅半吐”,山丘之端的寒梅含苞未吐,开首就显出景象萧索,意兴阑珊,点明在开春之前。次句直叙在江南岁末,本来年终岁末是羁旅者的归期,也是思妇情思最深、盼归心切的日子。《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归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但此词三四句极写思妇的忧虑,一连用了两个愁字:“闲窗尽日将愁度,黄昏愁更苦。”整日在窗前户旁,明知无望也空自怅望,在柔肠百结中伴和着绵绵愁思度日。到了黄昏,这岁暮、日暮,家家盼得归人之时,极写无望中的失望,把思妇的愁思推向顶端,使人看到一个在铭心刻骨的相思中悲伤失望已极、如坐愁城的少妇形象。
词的下阕以情起,以景结,一开始就点明了忧愁的缘由是没有接到丈夫报归的家书:“归期望断,双鱼尺素。”古代书札相遗,以绢素叠成双鱼之形,古诗中有“尺素如霜雪,叠成双鲤鱼”之句。“念嘶骑、今到何处?”这里用借代的手法以“嘶叫的坐骑”指代骑在马背上的丈夫。作者写了思妇失望无奈的黯淡心绪后,又从情语转到景语:“残灯背壁三更鼓,斜风吹细雨。”灯油将尽,灯光惨淡,长夜不寐,思妇仍无丝毫睡意,只听得墙背后传来三更鼓声。细雨被风吹着斜打着墙壁,淅淅沥沥,连绵不断,正象思妇的愁绪一样,这又反衬出思妇怅伤已极的孤寂心境。
整首词以景起,以景结,前后相照应,如刘熙载所说,在袁去华的笔下,“词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齐到,相间相融,各有其妙”(《艺概·词曲概》)。这首词的语言生动流畅,妙笔如环,作者抒写思妇的衷曲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出来,婉转曲折,真切感人。
袁去华生活在南宋初期,素来有志恢复,“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水调歌头》)。但他一生只在湖南善化、醴县、石首等地担任过地方官,而且为了同情百姓的苦难,反对郡守征赋而遭到谪降和“纷纷毁誉”。寄概国事于香草美人是诗词的传统手法,作者在此词抒写的满腔忧愁和失望,不是狭隘的个人感情,而是与南宋朝廷衰颓不振的局面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权奸当道,报国无路,恢复壮志难以伸展,忧虑失望已极的情感寄寓,使这首词的意境显得更加深厚沉郁,耐人寻思。
老儒闭门元向白,牢邪石邪五鹿客。寄生入盆为窭数,衰盛人閒如反手。
君才磊落天下奇,四海贤俊谁不知。五年见子铜驼陌,澹沲东风吹鬓丝。
朝为《石鼓诗》,暮奏鹿呜雅。先生且卧鸿都下,绛帐谭经澹潇洒。
嗟我水车旱资舟,嗟君反衣孤白裘。三月春心寄鸣雁,南来飞过岳阳楼。
为爱芳洲绿玉湾,共来沾醉野亭间。一年索莫中秋雨,百匝空濛负郭山。
水竹会心非在远,天时多故不妨閒。独怜日暮移舟去,不得高歌载月还。
腊尽接春将,孤眠枕被凉。朝兴惊六出,午晏俛千篁。
兀坐愁空瓮,群栖塞坏墙。抟酥几鹤卵,絮柳未鹅黄。
堪取为毬打,行看挂霤僵。明年从大有,连岁却馀殃。
见说开元寺,重新古道场。一髡担化主,十殿敞阎王。
犹记迎春昔,长颓此地觞。解姬捎诞马,蛮子袄绵羊。
楼角娇波聚,亭椒嫩采妆。百垆忙酒保,四郭挤村娘。
兽圈攘牛土,虫枝试鸟簧。不知今日赏,还有此风光。
黄金大殿万斯年,十二丹楹日月边。伞盖威蕤当御榻,珠光照耀九重天。
珠海珍禽,笼来庭院,两两疏棂相隔。架拂珊瑚凝伫久,每道春寒无力。
梳翎刷羽翠尾,忽自高擎,雕檐花影迷金碧。说与天孙鸳锦,输他颜色。
几番欲舞又停,何曾欹侧,转教人倍怜惜。看瑶台、霓裳初出,问谁映、月华帘额。
胜云母、屏山六尺。风吹点点朝霞湿。漫记取檀乐,夜窗飞上词人笔。
面垢发髼松,唇枯墨正浓。斯儿能造句,诸老弗愁庸。
早绿宜栽韭,晚青须种松。君侯不王谢,何所得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