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小令的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好”字意义双关,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饰“憔悴”,用作甚辞,有“很”“太”等意,寄寓着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赞赏之意。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有此一句,才显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气氛为之一振。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这是为闺中女子代言之作。郑振铎、胡适、吴晓铃、王季思等学者认为“大德歌”是关汉卿在元成宗朝自创的新曲调,“大德”是元成宗的第二个年号,据此可知这首《大德歌》当作于大德(1297—1307)年间。
细雨春帆破晓开,更添新酒事深杯。他乡梦寐鸿于陆,故国诗篇凤有台。
白发不归梦亦笑,青山急去鸟仍催。公侯复始君须记,李广原非是死灰。
季秋霜露繁,木落山色改。天地有萧瑟,炎暖岂长在。
可怜东篱花,萎落无人采。无言倚霜恨,芳心若有待。
君子审进退,所贵在时宜。神龙失海水,不知尺泽鲵。
猛虎陷深阱,豚犬亦得欺。晋人有冯妇,千古所共嗤。
僻境但流水,秋风隐计贫。石门槐叶暗,茅屋豆花新。
晚食忘兼味,天游懒徇人。将师广成子,澹泊葆吾真。
久载滞京师,载寒复载燠。进退等碌碌,腼然空食粟。
初读未见书,同校阁天禄。继补金之曹,会计学仓谷。
三年职西台,滥厕獬豸服。弹蕉无修篁,人愧不如竹。
弱羽阁翻飞,翕然为雌伏。邛须念我友,欲去数回复。
饮饯复留连,谈剧累晨夙。囊涩不得行,空有书盈簏。
牙轴亦丛积,壮如大举腹。得友赠之策,乃得戒童仆。
是时岁将秋,斗柄指西陆。季鹰动乡思,鲈脍兼莼簌。
归与田将芜,补莳兰与菊。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