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a href="http://www.ayiya.cn/poetrys/category/357">历史</a>评价

  梁启超在“诗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而这首《月夜忆舍弟》所给人的感动和冲击,正是如上所说的那样。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宿雨初乾试火城,端居无计伴游行。
厌看门外繁星动,想见僧窗一点明。
老罢逢春无乐事,梦回孤枕有乡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

凿池引山泉,泉脉来扰扰。池上有新亭,池下芰荷绕。

色香两超绝,天然本非矫。花开日开宴,醉里人世小。

秋风袅袅雨斑斑,身隐幽窗笔砚间。小试壶公缩地术,数峰闲对道州山。

皇灵大动变,鼎席乃频移。天泽不自秘,屯膏布宏施。

江介有神君,卓鲁受良规。欲观驯雉化,稍戢神羊威。

湛湛秋夜零,瀼瀼露未晞。承之烱如玉,味之甘如饴。

大地春风来,来牟亦吐奇。同颖表一心,共穗昭两岐。

昔闻上元令,清心感恩滋。复闻渔阳守,异政假灵祗。

赫赫我仁君,斯瑞乃兼之。祝君寿无疆,惠我乐不支。

陈平素无行,终为汉相国。
阴谋固可鄙,奇计凡六出。
后来诸吕难,卒赖陆贾力。
岂缘富且贵,临事意反诎。
智者犹若斯,请为愚者说。

避风孱羽,投老皋桥市。流浪廿年踪,濯春波、故情纨绮。

樵风吟伴,长负隔篱杯。珍重波。觅枝巢,分席闲鸥喜。

尘樊海角,削迹疑无地。独树老夫家,谱红梅、艳题难继。

压天霜霰,憔悴旧山心。三亩宅,五湖帆,怕说菟裘计。

我愧不如严子陵,钓滩深处乱山青。云台当日多王业,天汉千年自客星。

遗迹可怜开翠壁,乘桴终去入沧溟。满江风雨愁兰枻,吾道无劳问洞庭。

缘边戍兵精绝伦,腹饱官粟思食人。健儿睚眦杀刺史,可怜百口同埃尘。

燕云苍苍日色紫,帐前血流守尉死。乱兵相欢肯畏天,保州去边无百里。

仙人骑白鹿,夜卧南山云。举手揽月华,步虚声不闻。

先种夙华川,山中好隐居,门前十柳青扶疏。种来不记几岁月,种意蔼蔼充吾庐。

先种一种好心事,放迹其下乐有馀。垂垂露叶覆轩户,灿灿雪絮吹琴书。

清风潇瑟来枕席,流水汨■鸣阶除。或逢樵,或对渔。

隔浦荡轻航,呼童巾小车。丸药听黄鸟,攀条穿白鱼。

野老争席树阴底,凉影团团摇酒壶。山中之人有天趣,丹墨点染成画图。

若非下惠当时宴休处,定是柴桑处士之故墟。自持御史节,朝夕赋归与。

载歌柳居柳,临觞惜居诸。既不能归田重培育,又不能驰书问何如。

风瑟瑟,动干旟,露湑湑,沾佩裾。千丝万缕乱心曲,渺渺遥思飞云衢。

寄言子孙爱惜之,要使清阴大芘吾里闾。

一日复一日,一岁复一岁。朝饔而夕飧,开眼阅斯世。

食之饱嘻嘻,食不饱怡怡。寿命长短不可知,读书乐道无废时。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开眼阅斯世,朝饔而夕飧。

食不饱吾悲,食饱吾犹思。寿命长短不可知,悯人疾苦无已时。

子云尘外宅,花底出炊烟。旋摘檐前果,还烹雨后泉。

鸡豚侵虎落,鸥鹭上渔船。战伐何曾见,桃源又一天。

沧州吾邻郡,自古多奇士。周旋文字交,知我惟兰子。

早岁歌《鹿鸣》,壮年偶出仕。未膺赤绶荣,忽集青蝇矢。

一官奚足恋,弃之犹敝屣。归来发藏书,今古究终始。

下觑章句儒,前后等糠秕。一身甘支离,众口任訾毁。

我时困青衿,相遇长安市。冠盖日纷纭,惟君独伟视。

从此弟畜我,论长十年齿。会合常苦悭,两度过君里。

君复京洛游,我初弹冠喜。对床话风雨,解囊济庚癸。

导我语周详,爱君文丽绮。君忽掉头笑,书生见尚尔。

丈夫宏建树,岂在钻故纸。陈编酣糟粕,随人效诺唯。

以此取世资,咄嗟尔奴婢。东西日侵略,当引为国耻。

衮衮诸公卿,了不知彼己。隐忧伏萧墙,闰位乱蛙紫。

嫠恤岂徒然,兴亡有责耳。邻舍闻咋舌,窃骂君狂诡。

昧昧我思之,针砭彻心髓。句留逾半载,暌违倏一纪。

中间一邂逅,匝月整行李。有如饥得食,颇似鼎染指。

誉我学精进,窥君貌衰委。君养丘园高,我痛垩庐倚。

朝端争水火,君言斯验矣。三辅暴徒起,爬梳不可止。

红巾塞里巷,朝人暮犬豕。官吏莫谁何,父老肃拜跪。

君曰乃盗耳,蕴祸在内宄。忌者走相告,凶党抽刃俟。

俄顷悉坌集,大索不移晷。倔强就执缚,欢呶醢之已。

枯胔暴原野,家人幸料理。不日渠魁诛,沥血为君祀。

我困围城中,翠华已西驶。消息故乡来,流涕但抚髀。

不得哭寝门,喉梗若结痞。乳臭实召祸,贤哲独遭否。

昔约君卜邻,今为君作诔。昔别客魂消,今伤臣质死。

造物能穷人,先夺其所恃。欲碎伯牙琴,且隐南郭几。

天池有时翻,泉台何日起。安得寄此词,置君幽宫里。

后夜郁孤台上月,更从何处照诗人。

汉武梦舟碣,溺志尤荒淫。幻术致妖魄,悲歌痛镌心。

轮台转深悔,茂陵树成阴。圣君育万民,殁祭为明神。

吴山已远见淮山,未觉风尘上客颜。家在沧浪重回首,彷徉且作半年闲。

曾向林间对酒卮,不嫌俗物亦伸眉。
江湖若许同归去,能为先生理钓丝。

古楼濒海远茫茫,夕照犹堪纵眼望。一坞孤城来岛上,百年遗迹在台阳。

帆归别渚澄波现,水映残虹暝色长。为问荷兰留胜概,雄图半壁壮岩疆。

晨光发檐隙,雨气入渟澄。
病似怀春女,闲疑结夏僧。
玉壶听鸟劝,髤几隔花凭。
晚节如将浼,须求太乐丞。
遗堞感至今,平生行乐处。
英雄除霸王,俯仰成今古。
昔日城中居,此日城边暮。
鱼龙与爵马,共尽谁能数。
悲风天未起,陌上行人去。
凄凉王仲宣,独咏登楼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