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一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寒”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瞑”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跟李白《菩萨蛮》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韵味无穷。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闲”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闲”又不是无事可做,“街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暗沾衣”的“暗”,乃是昕望不遂,悲从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动”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
全词以景语为主,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心态,以此点明主题,强化景语效果。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纾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自讼愚且鄙,平生事辞翰。为文谢超卓,得禄未盈寸。
一官走穷僻,百事真黾勉。昨者得州帖,输租被公选。
曲舍只容膝,侍立如牛喘。逄逄鼓咽耳,漠漠尘翳眼。
微风六月息,烈日四檐短。一座洒腥雨,万夫挥午汗。
斗升烦较量,朱墨谩勾窜。岂惟畏刑书,农事宁可缓。
赖有葛衣翁,志趣颇高简。爱民一心劳,慰我百忧遣。
谁人坐华堂,玉簟罗婉娈。清樽近美竹,冰纨依素扇。
贤愚定劳逸,贵贱天所绾。赋分乃自然,何须慕华弁。
况予山野姿,夙尚本萧散。萦缠正自取,有类蚕作茧。
得桷未知渐,盈庭巳占艮。恍怪旧学凋,冥羞素期舛。
便当谢官长,趋墀来敛板。才谫又不力,引去非宜款。
一风东来吹海山,南云北云飞度关。北云毕竟从龙去,何意南云将鹤还。
云飞适与飘风遇,片片经天散仍聚。但见无心出岫閒,宁知变态为霖去。
周子辞天便拂衣,龙门解薜上金扉。吴钩入水疑双化,赵璧连城喜独归。
归来海上还耕钓,食稻安眠开口笑。白首谁同晚节高,黄山独契归云妙。
闻道龙门怅别深,为君双笔绘家林。秋天夜夜多归梦,应羡孤云还故岑。
苦雨生寒揽敝裘,移书遮莫滴床头。谢庄难赋今宵月,宋玉还悲故国秋。
零落不香丹桂老,团圆无影素娥愁。积阴迥敝千峰色,乱响高奔万壑流。
袁渚那堪空系舫,匡床何必更登楼。欲横铁笛天坛上,吹散重云望九州。
萧寺栖迟此息机,群僧谈偈对斜晖。閒听钟歇梵音度,坐看杯浮老衲归。
澄心面壁红尘渺,极目山门紫气微。多病无由频促膝,徘徊瞻恋思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