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爰居避风翔,岂冀粢牲祀。臧孙强自用,取笑于君子。
拾虫养凤凰,将以为观美。徒令翚翟畏,长逝深林里。
一别刘郎万里遥,少年背我暗魂消。屋檐初日喧黄口,拥被孤眠又一宵。
四临千里一危轩,洒脱尘中两耳喧。隐几风波随客棹,对江金碧露僧门。
数峰烟老灵妃国,三月花残杜宇村。不得相从嗟筦库,新诗犹喜慰冥昏。
太白仙人不可作,卧游庐岳图龙眠。一丘一壑放神志,志松之游吾虚焉。
秋风丛桂花徒发,朅来招隐穷危巅。餐芝朝漱钟山液,拄杖西笑峨嵋仙。
云物幻变万峰顶,排空直上凌紫烟。瀑布琤潺琴筑响,崖嶂合沓梯栈悬。
选石危坐涤尘虑,春芽手里烹山泉。夕阳西下叶满寺,暮云明灭争秋妍。
陂陁荦确寻古径,岩穴别见开洞天。古墓不归华表鹤,残碑剥落藤纠缠。
洞阴狡狯閟日月,采薇寂寞三百年。回首荒台走麋鹿,颓波不激悲前贤。
缅怀高风嗟已往,平原衰草流逝川。踌蹰茧足下山麓,夜深清梦飞蹁跹。
胸中五岳郁风雷,琐琐雕虫枉费才。解道横空盘硬语,华山云气划然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