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佩兰怨曲,啼竹潸痕,魂断何许。吊古人来,还是冻云愁聚。
倦雁稀迎前度客,昏鸦冷寄谁家树。数归程,但梨花梦隔,扣舷空阻。
念几日、湘南留滞,窗暝栖烟,灯暗吹絮。望眼冥迷,不到夕阳红处。
拂槛徒夸群玉见,推篷忍看飞琼舞。倚新词,待催将、棹歌声去。
我有爱山癖,每欲名山去。秦溪一日寄新图,歌枕高堂睹云雾。
何年王宰留真迹,青城天彭接太白。金堂石室犹可识,大树小树参天直。
千盘百折分秋毫,木客时与行人遭。一门通天剑阁险,三峡涨雪瞿塘高。
小舟如凫争入浦,呕哑卧听沝鸣橹。拾遗近在浣花溪,却面龙湫结茅宇。
豺狼塞路何由通,采芝亦有商山翁。安得相从向绝境,振衣千仞来天风。
绿峰在头上,落月在脚下。点点烟鬟开,春晴真无价。
红泉响哀玉,苍石饮渴马。林穷兰雪香,厓古萝衣挂。
属闻绝壑底,松声更清洒。世远事难即,趣深月弥暇。
谁知须臾间,白云已无罅。都失眼中奇,茫然独悲咤。
别离尊酒越王城,见惯风波海上行。书画压船新搉税,烽烟防垒又增兵。
洪涛日涨滔天势,宝剑时闻斫地声。招我不来麾不去,此心难剖是忠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