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红绣鞋·阅世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缺德的人只会遇到薄情的人,世故的人就会遇到忠厚老实的人,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不懂事的人喜欢糊涂虫,伶俐的人偏爱机灵鬼,如果轻贱别人就等于轻贱自己。

注释

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南北均有此调,基本句式为六六七五五五,押六平仄韵。

短命:此处指缺德的人。

薄幸:薄情,负心。

老成:世故,社会经验多。

真成:同“真诚”,忠厚老实。

懵懂的:痴呆,不晓事。

怜:爱,喜欢。

瞌睡:糊涂,混日子。

鹘伶:机警,伶俐。

惺惺:精灵鬼。元代俗语“惺惺惜惺惺”,指气味相投。

赏析

  这首曲子题为“阅世”,是作者人生体会的结晶,也可看作生活的箴言。作者把视角从多数元曲家关注的仕途官场移向广大社会人民大众,从道德人情方面去审视人与人的关系,观察总结出一些具有积极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此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一部分,后三句一部分。两个部分均是前两句谈“阅"的内容、现象,后一句谈作者的看法、结论。全曲充满理趣,无论是“无情的休想遇多情”,还是“若要轻别人还自轻”都是警策语;即便是谈现象的“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等语,也都颇为深刻,揭示人生哲理

  这首小令的基本思想可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它启示人们应该有情有义,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俗话说,“人心换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并非虚妄,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生活的真谛。宋方壶运用散曲形式,使这些思想、经验得到更通俗、形象的文学表现。

  全曲六句句式大致相同,内容也近似,但并不觉得是堆砌,而是浑然一体的有机构成。层次清晰,以三句一组分为两层。每三句的前两句写人所共知的现象作为陪衬,目的是引出作为对世人警策的第三句。而每一组前两句又是由正反两重意思组成。第一层首句说短命的(民间对无德的人的詈辞)一定会碰到薄情者,次句说老成的人别人定以真诚相待;第二层首句说糊涂人必然赏识瞌睡虫,次句说聪明人也会受到鹘伶(机灵)人的爱惜。而有了一反一正的垫衬,其“无情的休想遇多情”,“若要轻别人还自轻”两句带有人生哲理色彩的警语自然充分有力了。

  再从语言看:“短命的”“老成的”“懵懂的”“鹘伶的”,以致“惺惺惜惺惺”这些通俗而具有元代特色的俗语自然而纯熟的运用,更使得这首小令显出元曲的明快风趣的特色,非堆砌谚语格言者可比。

创作背景

由于元廷对科举制度的漠视,元代知识分子很难通过科举考试入官,因此元代的散曲作家很多生活社会底层,大都与社会各阶层有着密切的联系,阅世很深。他们把社会看作一片名利场,他们自己,也劝人们走隐居避世的道路。这支小令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对人生的观照。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
  猜你喜欢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
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旋烹雪粒胜琼浆,扑鼻香浮绕夜窗。
甘比玉莲开太液,色分秋练净澄红。
魔军战睡犹坚壁,笔阵催诗欲坚降。
已听铿锵惊俚耳,强颜犹把寸莛撞。

铁木真起干难源,赤乌阳汗无留幡。四十名封偕夏灭,百年逋寇始南奔。

尽取燕云狐兔穴,□□□□帝中原。卜征几向羊脾骨,雄心暂止角端言。

阔台嗣统遵前命,约宋夷金继北辕。贵繇失御丛污垢,帘帷相继耻乾坤。

补坏枝邪需哲主,蒙哥太弟洗凶屯。红羊白马方移纪,蒙古开今遂作元。

稽首迎降州二百,浙潮不至广洋浑。太平天子如斯物,□□□□那可论。

黩武穷兵惟一杀,卑儒贬圣自重昏。皇孙膺箓初崇孔,海山储弟果难昆。

君似爱黎真仁者,子如硕德非少恩。可怜泰定空孜矻,美誉犹存号不存。

□运欲终根自拨,四载三君席未温。何人尚侈天魔乐,去国徒伤匹马魂。

南来草色迷征眼,北去尘襟满泪痕。太阳已旦群阴伏,日月中天万古尊。

城南十里双桥路,春日桥西一劝农。地是晋兴唐属郡,天连交部汉提封。

秧抽平野匀朝饷,雨过流泉急暮舂。风土不殊民乐业,年年租税自输供。

山藏皇恐色,溪诉不平声。
落叶啼猿怨,危枝宿鸟惊。
林疏风四面,霜冷月三更。
酒醒愁无寐,烧松炙到明。

野铺依岩岫,门临石溜清。基传先代迹,里记故侯名。

孔道当山劈,危桥跨涧平。人龙无复见,怀仰不胜情。

人生奚所羡,功名上钟鼎。遭逢既不造,俯仰烟林迥。

非徒慕清高,民彝藉彪炳。夷齐卧首阳,巢许啸箕颍。

风流遥可挹,寸心常耿耿。天地任否泰,万物听昏惺。

独与鹿豕游,随处饶清景。石烂列屏幽,泉涵一鉴静。

嗟彼采芝翁,老被汉宫请。

留滞周南客,相思暮草馀。梦来乘夜月,诗好代家书。

父有千秋业,儿惭两地居。何时耦耕罢,商略注虫鱼。

季生贸然来,袖出手中字。盘辟竞点画,邀我相指似。

我书本无法,敢为对以意。观书如相人,神骨当有异。

肤立岂能久,中乾固难恃。颜柳苏黄徒,天与君子气。

刻轹相耸削,跌宕转严毅。正如冠剑臣,谈笑皆国计。

粪土弃么璅,空洞见胸次。有时就欹偃,白眼青天醉。

却视黄泥人,颠倒灵娲戏。以此常自足,穷老无悲喟。

有志我未能,敬为吾友遗。双钩与悬腕,暇日请从事。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彼美人兮,在南山之侧。我不见兮,寤寐思服。

闲人喜种花,劳者艺其粟。种花春已荣,艺粟晚粟熟。

方当游赏时,贱腹粟贵目。岂知收获候,贵贱有翻覆。

翩翩轻薄儿,早岁惊华毂。兀兀老著书,英名重渠禄。

夙羡淩云笔,相看献赋场。凤毛宜彩耀,骏骨合名扬。

高堂今始报,薄俗亦增光。伫撷秋香满,临歧举一觞。

登程更已残,夜寒生凄恻。微风淡云月,清露孤舟夕。

回看水茫茫,江影千重白。俯首一沈思,转侧愁更忆。

阿爷白发多,阿母衰颜色。临别语殷殷,一步屡休歇。

嘱儿勿思亲,亲侧人如积。阿姊隔无多,阿妹同衾席。

阿兄将至京,有嫂能侍食。出房语复语,大母重呼入。

秋尽早制衣,寒近催刀尺。今夕儿自去,儿像留吾侧。

未能同色笑,聊可慰岑寂。莫为儿女态,早定归宁日。

当此愁思中,转觉欢无极。人生乐莫乐,何用长叹息。

我身是假,松板非真。
牢笼俗眼,跳出红尘。

罗浮秋色隐晴空,拄杖能追负局翁。雏凤羽毛连碧汉,老龙鳞甲偃苍松。

邀来缑岭吹笙月,寒入参军落帽风。黄菊紫萸聊共醉,更从何处觅仙踪。

苍林晓落天上云,万顷潇湘翠波冷。月明叶叶秋无声,著我扁舟卧清影。

吾乡画手鹤山樵,鹤去山空不可招。
真迹幸留王宰石,疏篁老树共萧萧。

仙人更委蜕,亦作姤衣观。正法眼觑之,尸解犹钝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