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诗歌的艺术性很高,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自然。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风貌。
整偏佳,斜更好,风格那能到。粉笺欲赋,除是多才李清照。
亭亭情意厚,袅袅腰肢小。正入春阴重,白处妆楼晓。
梦无凭,愁不了,从古江南道。天寒日暮,此意惟花堪共表。
文犀慵再掠,金鸭羞轻抱。撚梅花,今年驿使杳。
我为怀玉人,不踏怀玉路。非因访仙懒,自畏触崄去。
闻君兄弟往,勇决不少顾。念将摄衣从,欲行却回虑。
人云山峰高,白日蔽烟雾。况方迫穷冬,我褐犹未具。
虽欣陟幽遐,政恐成疾痼。以兹不暇游,心与飞云溯。
君还得新作,快读喜莫喻。上言道傍见,次及岩下趣。
恨无龙眠手,按此摅毫素。昔君家兴公,曾为海山赋。
至今斯文名,殆将压彪固。凄凉禅月踪,牢落高人住。
得君为著眼,草木应亦豫。好事俨上人,方集山中故。
并当收君诗,在在神物护。
嫩柳初莺,宛一幅、客窗佳画。休苦忆、故园松竹,旧家亭榭。
逆浪飞腾方是鲤,短辕局趣终为马。任风尘、人笑鲁东家,栖栖者。
邀云日,为同社。择山水,供游射。替骚茵墨宝,争些声价。
赤手屠鲸男子事,短衣逐虎英雄话。看角鹰、刷羽决黄云,呼难下。
先生斋头艺盆兰,花苞怒发如玉攒。有客入室青眼看,云此珍品殊等閒。
孑然几案非饰观,位置宜向纱厨安。咏歌请为徵诗坛,不然移琴来就弹。
先生闻语心骨酸,俗眼几人别木难。去年得此同茆菅,邻家弃置风叶乾。
庑下我怜梁伯鸾,三熏三沐土自抟。一饭庶比淮阴韩,蔽以袅袅青竹竿。
挹以清露宵漙溥,参差茎叶根屈蟠。孤鸿息影修羽翰,累累蕊珠初发端。
对之忽若忘忧谖,其时八月秋未阑。素花七朵香可团,离离瘦影垂阑杆。
似劝知己先加餐,小雪已过大雪寒。帷车闭置重缮完,松钗拥护根不单。
菽乳灌沃冀使蕃,周防黠鼠智力殚。中夜拂拭忧摧残,一朝娇鸟辞笼樊。
青芝赤箭郁以繁,幽香远胜罗旃檀。访者履满言者谰,安知当日弃溷藩。
先生长吟客泪潸,兰亦无言暗自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