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 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暗雨凄邻笛。感秋魂,吟边憔悴,过江词客。非雾非烟神州渺,愁入一天冤碧。
梦不到、青芜旧国。休洒西风新亭泪,障狂澜、犹有东南壁。
空掩袂,望云北。雕栏玉砌都陈迹。黯重扃、夷歌野哭,晦冥朝夕。
十万横磨今安在?赢得胡尘千尺。问天地、榛荆谁辟?
夜半有人持山去,蓦崩舟、坠壑蛟龙泣。还念此,断肠直。
日落羌笳咽。认一行、高鸿尽处,五云城阙。满眼惊尘还乡梦,重见昆池灰劫。
更马上、琵琶催发。露冷横门移盘去,甚金仙,也怨关山别。
愁寄与,汉家月。故人抗议多风烈。漫消魂、题诗陇树,谁旌奇节。
易水空成填恨海,西北终忧天缺。但目尽、平烟区脱。
不信天心浑如醉,好江山、换了啼鹃血。长剑倚,向谁说。
宣宗昔行幸,游戏玉泉傍。立宇表巀嵲,开池荷芰香。
波楼递蹙沓,风松奏笙簧。百灵具来朝,落日锦帆张。
万乘雷霆动,千岩灭流光。绮绣错展转,翠旗沓低昂。
法眷撞钟鼓,宫女拭御妆。笙镛沸两序,星斗宿岩廊。
至尊奉太后,国事付三杨。六军各宴眠,百官守旧章。
巡非瑶水远,迹岂玉台荒。呜呼百年来,回首一慨伤。
凤腾赤霄暮,龙归竟茫茫。山风撼网户,紫殿生夜霜。
退朝值休沐,我行暂翱翔。娟娟登岸林,惨惨度石梁。
废道哀湍写,松柏间成行。启钥肃览历,过位增悲凉。
积久洒扫缺,乳鸽鸣膳堂。旧时琉璃井,倒树如人长。
神巳佐上帝,教犹托空王。铃磬飒鸣戛,晨昏礼相将。
盘游非圣理,操纵在先皇。至今朝廷上,不改旧纪纲。
花也谁怜,竟绿章、不乞春阴相护。倚竹袖寒,西风又伤迟暮。
无端寄托篱根,剩一点、秋心难诉。知否,惯含颦、弄影满身凉露。
人意更凄楚。问绛蜡高烧,几家歌舞。独凭画阑,减却旧时娇妩。
冷落芳丛,怕尚有、红妆偷妒。心苦。斸愁苗、为移瑶圃。
高阁凌云眼界宽,野烟碧树有无间。天边孤鸟飞不尽,陌上行人殊未还。
魏国几回时事改,汴堤千古夕阳閒。愁来重倚阑干望,崧少西头是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