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鉴赏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首词上片是说,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首词上片是说,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如果词人仅仅限于这样点明惜春的主题,那也算不了什么高手。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好像荡秋千,既跌得深、猛,又荡得高、远。上片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片前两句是说,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为什么呢?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两句是说,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最后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

  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创作背景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就是作于贬谪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水到桐江镜样清。有人还似水清明。尊前无语更盈盈。
翠袖舞衫何日了,白头归去几时成。老来犹有惜花情。
荷花风细,乞巧楼中凉似水。天幕低垂。新月弯环浅晕眉。
桥横乌鹊,不负年年云外约。残漏疏钟。肠断朝霞一缕红。
众芳残。海棠正轻盈,绿鬓朱颜。碎锦繁绣,更柔柯映碧,纤搊匀殷。谁与将红间白,采薰笼、仙衣覆斑斓。如有意、浓妆淡抹,斜倚栏干。
夭饶向晚春后,惯因欹晴景,愁怕朝寒。纵有狂雨,便离披损,不奈幽闲。素李来禽总俗,谩遮映、终羞格疏顽。谁采顾,斜风教舞,月下庭间。

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

风竹萧萧梧叶黄,相思寸寸断人肠。一声塞管来何处,雁带秋声入故乡。

荒鸡一再号,驱车事晨征。寂寂秋风萧,况此华月明。

万顷琉璃中,着吾一身行。肝胆尽冰雪,毛发亦含情。

超然鸿濛初,顿觉百虑溟。安得王子乔,为言此时情。

蟋蟀吟,声断续。咽唈不胜啼,清商动林木。鹍鸡筋作琵琶弦,铁拨夜弹水灵曲。

有客沾罗衣,热泪忽盈掬。混沌凿死三万秋,人间何物能无愁。

英雄失路吞声哭,烈士途穷悲击筑。诗三百篇,大抵贤人发愤之所为。

千古穷愁同一致,后涕与前泣,不待相摹追。尔岂感于死生离别之不容己,迎霜号月鸣声悲。

一听感孤吟,再听若为赓。呼俦复啸侣,中夜万羽戛戛鸣。

素女破瑟之弦二十五,一弦一柱皆商声。胡笳乍拍千人怒,楚歌四起一军惊。

何不学为鸾笙凤吹悦人耳,无乃造物赋尔偏多情。

蟋蟀吟,重唧唧。晓露深,草根湿。如驱万马,长城窟黑。

天高秋气清,尔胡多不平。岂独放臣逐子弃妻怨友耿耿不能寐,我亦听此心怦怦。

明星荧荧大如月,欲眠未眠声转烈,一灯欲死东方白。

岁岁吴侬事水耕,朝朝占雨愁云轻。泽中不闻鸠语合,田际但见龟文生。

野老舐糠犹自得,书生炊桂亦何情。东南生计已如此,闻道山西又点兵。

忠信薄于礼,道德如追蠡。将除愚乱因,应向薄华洗。

万有生于无,万无归一柢。昔之得一者,仁义犹稊米。

侯王孤寡身,玉石藏真体。道隐无名,德至无声。若昧若谷,乃冲乃盈。

冲气为和,万物以成。知足之足,无寡无倾。牖窥天见,郊却马鸣。

损之又损,无为无行。百姓之心,圣人之情。民注耳目,圣浑聪明。

十三生死地,出死而入生。死生犹断绝,何况辱与荣。

前之大笑者,毋为乱首惊。夫惟道德贞,以为天下正。

汉宫不见偷桃客,青雀西飞也无迹。悔把黄金铸此身,劫灰吹尽昆池碧。

东指许都几千里,灞桥柳色悲行子。前度刘郎似梦中,秋风空记歌汾水。

一生泪尽长安道,月照茂陵松柏老。无复江山属汉家,区区况乃金盘小。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春船出峡声嗷嘈,众工力险齐所操。两崖牙角不可触,直指洄洑乘虚涛。

瞥然势脱千丈落,万叠青山去如掠。海门东望正滔滔,便驾云帆纵寥廓。

面目三年隔,音书万里遥。宦途俱蹭蹬,日事各萧条。

志大谋常拙,身孤道易消。本无当世用,隐处会相招。

于铄赵生,载德相绍。挺此令嶷,素质皎皎。投迹清规,研思至道。

拟秋厉节,晞春振藻。

厉节迹何,如霜之荣。怀玉匿采,抱兰秘馨。藏器俟贾,潜秀养英。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表崇望显,源深润广。仰惟我友,含光昧爽。

谁谓未章,今将宣朗。

守真良难,知德者鲜。贤不闷时,乐在为善。陟彼弥高,流川日远。

无忧不至,敦尔攸践。

道有夷险,遇有通否。骥不称力,士贵所履。识归要会,岂嫌涂轨。

苟非德义,于我糠秕。

泉竭龙逝,树茂鸟聚。郁彼北林,招其侪侣。嗟我孤根,枝叶胥胥。

岁寒靡托,远播江渚。

济济京华,俊乂并凑。悠悠遐裔,我独是赴。哀此离群,悲彼孤陋。

非无新好,人则惟旧。

义著往叶,分珍来裔。庶几与子,终兹不叙。岂如冬夏,寒暑易节。

斯诚既者,信不待誓。

实望嘉赠,披怀发中。直谅未闻,属致谦冲。投于幽谷,诫之已崇。

客过行云,虚其旋风。

导以水柔,示以火急。宽猛相济,孰能企及。古人难慕,洪流叵挹。

躯小裁博,余将焉袭。

翟氏载离,陈张终辱。交以时利,胡能不黩。窃怪吾子,自疑末俗。

愧以沙砾,何言金玉。

上方楼阁水声中,艳色江花间竹红。禅榻萧条多岁月,断碑零落几春风。

半林夕照喧啼鸟,万顷玻璃漾碧空。愧我只今云路系,何时重与一尊同。

短屐冲泥雨后寻,松筠成荫古庵深。千秋高节杨公在,输与诗人赞诵音。

屯雾催寒,战云压暮,肠断悲秋时候。兵火匆匆,哭路几人饥走。

才闭门、怕听笳呜,奈隔戍、遥传角奏。哀不尽、江北江南,孤鸿声咽朔风骤。

故乡乔木似旧。念人间何世,劫灰飞又。触目惊心,多少营边衰柳。

谩说是、鸟亦含愁,便篱菊、近来都瘦。更几处、篝火鸣狐,荒城白昼。

雪残江上水如天,重过空门一系船。小隐欲寻中阁去,閒身先借上方眠。

裁诗夜乞翻经火,煮茗寒分供佛泉。满眼风尘欺短鬓,无如初地学参禅。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
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停车一再拜,帝业即今同。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