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词人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绘的农家景致是他们临分手之处:“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典型的农家景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地散开,时间到了清晨,分手的时分已在即。“曲径”,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外,“云树开清晓”句,似化用秦观《满庭芳》词中“晓色云开”句,但周词的词序颠倒,所以这里的“开”字似更为精炼。“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词人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这给凄清的送别场面又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天寒”句,化用王维《汉江临泛》中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词作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词作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但词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这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亭堠”,亦作亭堡,原为侦察、瞭望的岗亭。《后汉书·光武纪》载:“筑亭堠修烽燧。”这里当是指古代废置之亭堠,已改为置酒供行人休息场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实质上是写词人之心寒愁浓。词人又写自己急急忙忙地寻找亭堠,说明其离愁之浓重。“愁抱”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为本词的主旨。歇拍二句,词人又忽地转入写景,“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饮罢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马蹄声声,惊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鸭子,但很快它们又成双地聚在一起睡着了。宋诗人黄庭坚《睡鸭》诗有:“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依睡秋江。”这本是乡野常见之景,然实是词人有感而发,借此以衬托自己的孤单,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别赋》中所写:“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词作下片以“添衣”、“策马”、“寻亭堠”一系列行动,及鸭睡陂塘之景,侧面写出了词人送别心上人之后无法抒发的“愁抱”,也暗示出词人是位羁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极力在词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绪,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来。
全词炼字度句,精炼含蓄,疏密相间,勾勒微妙,语言深沉,格调超然。
漫道星桥彻夕行,汉津波浪恐难平。银潢只见填乌鹊,壮士何年得洗兵?
绛阙碧城天与通,世间惟望气浑融。神仙定与尘埃隔,自怪来时亦驭风。
赤明肇无始,玉京耸神霄。真人遏死路,五老御灵飙。
玄梵超溟涬,豁落开幽寥。中有浩劫尊,绛节诸天朝。
丹光耀明景,春华凌翠条。欲结无穷游,飞神蹑璇杓。
稽首拜太上,高举同逍遥。
擪笛何人对月明,东风吹起旧心情。当年按曲思乡井,此日闻声忆友生。
梅正开时诗共咏,柳经折后岁频更。欲从梦里寻南国,调急音凄梦不成。
昔我游公乡,瞻望弗及见。公今仕吾州,过从两不倦。
人生水上萍,邂逅随风转。端能相知心,岂在蚤识面。
高文久自珍,屡请容一眄。如升泰山顶,朝观海日眩。
云涛浮青红,光采生万变。新诗更圆美,花暖娇莺啭。
忽疑龙挂天,飞雨响银箭。呜呼此事难,补衮非袜线。
沉吟拊几案,便欲弃笔砚。终然齿未衰,犹冀骨可换。
跪请九还诀,昼夜锻复鍊。骖鸾侍远览,八极如抹电。
宁同井底蛙,局促自矜衒。
登坛者谁先溃奔,战死独有张军门。军门奋迹起群盗,能以赤心酬主恩。
桂林侍御精鉴裁,川西老将能用才。朝为偏裨暮作帅,少年拔起当河魁。
张家黑帜威名壮,骁贼见之魂魄丧。单骑亲突万军中,火箭横飞接马上。
力复江淮数十城,全吴不睹烽燧惊。下令恤民专杀贼,壶浆夹道皆欢声。
去年建策修长围,壕堑三重断走飞。槛中穷兽日夜泣,翘足可展犁巢威。
苍鹰奋击不受绁,骏马脱衔疾电掣。阃外进退孰专决,坐恨庸才制雄杰。
奔星去秋犯斗牛,春雪寒飞三尺厚。坏云如山宵压营,军门裹创剑在手。
格斗未已俄丧躯,雄师十万骨亦枯。岂惟精锐饱豺吻,天柱长城今则无。
吁嗟乎!国家罗致文武士,奇才翻自绿林起。天生忠孝好男儿,不遣功成先战死。
白门悲风夜不止。怒激江涛喷海水。
吾闻青海外,赤水西流沙。神人生鸟翼,蓬首乱如麻。
出入乘两龙,左右臂双蛇。中有不死药,奇丽更纷葩。
琅玕坠珠英,玗琪散瑶华。双双相合并,文文自交加。
我愿从之游,万里迹非赊。但恐非人类,寿命其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