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a href="http://www.ayiya.cn/poetrys/category/729">启示</a>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解说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围棋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这两则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它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们,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猜你喜欢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怜君辞满卧沧洲,一旦云亡万事休。慈母断肠妻独泣,
寒云惨色水空流。江村故老长怀惠,山路孤猿亦共愁。
寂寞荒坟近渔浦,野松孤月即千秋。
箫鼓哀吟乐楚臣。牙樯锦缆簇江D54E。调高彩笔逞尖新。
海角逢时伤老大,莫辞卮酒话情亲。与君同是异乡人。
银河翻浪拍空流,玉女停梭清露秋。
天上一年真一日,人间风月自生愁。
醉来丰瘁同,眠去身世失。
二乐擅一亭,夫子信超逸。
杯行徂老春,肱枕颓升日。
壮志未及伸,幽愿良自毕。
北固高楼海气寒,使君应此凭栏干。
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七首胡霜照客颜,相逢侠气满燕关。荆轲西去此其辈,易水东流不可还。

天地只今飞赤羽,江湖何处问青山。悲歌忽忆行藏计,为尔云霄愁佩环。

驱车晚过三归台,横山如带云如栽。峛崺陵曲杂荒苔,阒寂碑文隐不釐。

高岗望望夕氲来,吊古悠然动徘徊。当年图烈伊谁开,于今村落蔚麰麳。

区区齐地富强推,今古曷云难理财。兴言神溯天下才,大夫已逝不复回。

犹忆堂阜曾为媒,得君行政何恢恢。并肩召忽亦可哀,知我鲍叔安在哉。

万物皆暇,一人独劳。谓我无劳,而心慅慅。引酒一石,不能酕醄。

或沽也咎,未醇其醪。言履我闼,仰视天高。嗟我不翼,曷羡雁翱?

亦复有人,乐此今夕。持其心根,造化何役?咀云为餐,空山无辟。

梅华正春,不竞肥瘠。抱月自嬉,芳苔如箦。溪流一泓,愧尔明婳。

烛云跋矣,晨钟未鸣。九道更始,整其玉绳。坦舆万里,视吾掌平。

元有所复,意亦与迎。似逢春女,姣焉目成。玉叶可采,俟我太清。

以河朝海,呼吸气通。室家之乐,形以神逢。耆年引几,酒清肉丰。

拊鼓而笑,膝孙正童。远念羁旅,亦喜亦忡。飘之得系,幸不为蓬。

岂无良朋,远道莫致。天之寥寥,孰闻所欬?蓄有石心,曾不来遗。

非尔云忘,或惮其勚。孤松在庭,如见风谊。酹以一尊,尚同吾醉。

有友不食,釜甑欲尘。如虹之气,积为郁湮。往亦可告,裹足逡巡。

惜我裘敝,不能赠君。笙歌满耳,方宴东邻。筚门在井,朱门自云。

自春徂冬,一瞬同速。物乇将荣,而我仍辱。来曷有涯,为斯娽娽。

在面已黴,在发何绿?古人不存,嗟其命促。慎吾之生,与天地复。

林峦迫摇落,卉木见槎梗。物当各归根,人盍思退省。

我今幸投閒,日力竞俄顷。阖户思寡过,出户忘造请。

第知龟藏六,大似蛙坎井。佳客车枉门,好语裘挈领。

遽发醯鸡覆,如脱孤㹠阱。见道乏新硎,导窾昧微綮。

元方擅能事,转庵互规警。倡酬传五字,玩味消百眚。

盘餐共粗粝,轩窗临阒静。恨方厉霜风,惜不行蔗境。

何当历崟岑,相与忘畛町。江山开伟观,华盖登绝顶。

雪霁山堆黛,江晴日炫金。
风烟调柳态,冰雪彻梅心。
节物何妩媚,端居自滞淫。
无眠听云雁,稍有北归音。

垂老方知悟昨非,野情长与世情违。可堪青镜生华发,莫遣缁尘点素衣。

辽鹤归来悲往事,海鸥飞去识先机。幽栖只合逃空谷,深掩山中白版扉。

送别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东山仰谢安,秋水思张翰。长沙屈贾谊,落日悲王粲。坐上酒初残,灯下剑空弹。马援标铜柱,班超指玉关。遥看,明月钱塘岸;云间,山头更有山。

题和靖墓

西湖避世乖,东阁偿诗债。遨游天地间,放浪江湖外。读易坐书斋,策杖步苍苔。酒饮方拚醉,诗成且放怀。渐渐梅开,独立黄昏待。暗暗香来,清闲处士宅。

但见岑楼名楚塞,不知元是国西门。

惮暑废百嗜,飘然念遐征。顾欲控溟渤,与世湔烦蒸。

并舍松桂合,翠光浮栋楹。时时厉清响,管磬琵琶筝。

敷床荫其下,蕲竹莹寒冰。自足当两部,妙处讵难名。

候汤瀹葵月,欲赴松风鸣。诗成定清切,已作寒蜩声。

橐笔行庐九月秋,依然香案近瀛洲。军声易搅梅花梦,诗兴还凭竹叶酬。

幸许郗超同入幕,不须张彖叹低头。枕戈尚忆闻鸡舞,今傍和门听晓筹。

霜满谯楼报五更,道人睡稳几曾听。
金街应有朝天客,佩马禁寒望晓星。
骨横虎口孰当雄,处士临坛风自从。
猛伏丹成俱解化,至今灵草记深踪。
十年劳远别,一笑喜相逢。又上青山去,青山千万重。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