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a href="http://www.ayiya.cn/poetrys/category/729">启示</a>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解说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围棋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这两则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它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们,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猜你喜欢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
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净神祠,买地费家货。
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
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
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奈。
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胜事谁复论,丑声日已播。
中丞黜凶邪,天子闵穷饿。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
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
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迟君日日数归程,到得君归我已行。
一路好山思共看,半年有酒不同倾。
吾侪政坐清贫累,各自而今白发生。
人物眇然须强饭,天工应不负才名。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南都已见成新集,东鲁休嗟未作诗。
霖雨曾为天下福,甘棠何止郡人思。
元刘事业时无取,姚宋篇章世不知。
二美惟公所兼有,後生何者欲攀追。
杨公三不惑,我惑两般全。逢酒判身病,拈花尽意怜。
水生低岸没,梅蹙小珠连。千万红颜辈,须惊又一年。
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风光好时少,杯酒病中难。
学问慵都废,声名老更判。唯馀看花伴,未免忆长安。
失却游花伴,因风浪引将。柳堤遥认马,梅径误寻香。
晚景行看谢,春心渐欲狂。园林都不到,何处枉风光。

汉京楼殿郁云虹,淮海文章御史骢。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埋轮亦在都亭下,揽辔仍行甸服中。滹水太行烟雾里,独看高隼击霜空。

尘境纷纷俗累增,故寻幽径访南能。
湖波浩渺无穷绿,寺屋高低不计层。
诗老新吟工恼客,使君余暇得陪僧。
棋中得失何时了,一局输赢未可凭。

锦纨爱子亦从军,长鬣苍头总策勋。谁夺强王万金首,帐前齐说小郎君。

豫章潇洒古南州,偶屈天边法从游。孺子榻尘终日少,曲江诗板有时留。

千帆白雪艨艟浪,万顷黄云䆉稏秋。谁识使君经济处,长年清怯为民忧。

一家久寄浙江滨,倏忽如今二十春。
须信百年都似梦,莫嗟万事不如人。
樽中有酒何妨醉,箧里无金未是贫。
但看故乡荣达者,算来多葬北邙尘。
吾善养吾存,衡茅道更尊。
书声响三世,诗派禅诸孙。
今古自秦晋,山林有绮园。
临风涕如雨,一些试招魂。
战城南,鼓声沸,胡阵如蛇前最锐。
三冲五合令转严,仰面看天斜日坠。
胡去不苦追,胡来不发矢。
大开阵角卧中军,凯吹如雷四壁起。
胜绝登临地,桐江占十分。
省郎才不世,御史气如云。
遂使芝兰秀,俱能锦绣文。
诸孙又如许,百代有清芬。

燕山雪花大如掌,沙碛琼瑶深一丈。万里寒云鸟不飞,驱车北渡河冰上。

岂识山阴有剡溪,白月堕水风吹衣。子猷忽尔清兴发,夜半乘舟访戴逵。

此时此兴良不恶,一幅生绡亦奇作。争似苏卿秉节旄,千年图在麒麟阁。

朝登鲁阳关,狭路峭且深。流涧万馀丈,围木数千寻。

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凄风为我啸,百籁坐自吟。

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劫来戒不虞,挺辔越飞岑。

王阳驱九折,周文走岑崟。经阻贵勿迟,此理著来今。

指鹿奸谋岂偶然,都缘人事不由天。要知左右皆言马,只为当时杀正先。

物外萧然释子宫,楼台雄压郡城东。
江回澄练浸碧落,山答疏钟飘远风。
隔岸橹声喧暮角,卧沙桥影转晴虹。
可怜千里无穷景,尽属高僧吟笑中。

总角从君游,头颅各如此。十年中乖异,暂聚差此喜。

浃旬互送迎,积怀不暇理。社燕与秋鸿,途遇空尔尔。

上林君一枝,天涯我万里。意行无近远,我梦亦如是。

时时把君臂,依依见文史。境过一欠伸,中宵披衣起。

人言作郡乐,作郡真不美。列城掩孤聪,万夫丛一指。

人善无足云,人过我先耻。人求我恐后,人取我所鄙。

不解效脂韦,那能利爪嘴。簿书日纠缠,祸害相依倚。

以此念家山,键户合扫轨。况有老兄弟,至乐谁得似。

对状风雨中,鸡鸣殊不已。

紫府楼阁高相倚,金碧户牖红晖起。其间燕息皆仙子,绝世妖姿妙难比。

偶然思念起尘心,几年谪向衡阳市。阿娇飞下九天来,长在娼家偶然耳。

天姿才色拟绝伦,压倒花衢众罗绮。绀发浓堆巫峡云,翠眸横剪秋江水。

素手纤长细细圆,春笋脱向青云里。纹履鲜花窄窄弓,凤头翅起红裙底。

有时笑倚小栏杆,桃花无言乱红委。王孙逆目似劳魂,东邻一见还羞死。

自此城中豪富儿,呼僮控马相追随。千金买得歌一曲,暮雨朝云镇相续。

皇都年少是柳君,体段风流万事足。幼玉一见苦留心,殷勤厚遣行人祝。

青羽飞来洞户前,惟郎苦恨多拘束。偷身不使父母知,江亭暗共才郎宿。

犹恐恩情未甚坚,解开鬟髻对郎前。一缕云随金剪断,两心浓更密如绵。

自古美事多磨隔,无时两意空悬悬。清宵长叹明月下,花时洒泪东风前。

怨入朱弦危更断,泪如珠颗自相连。危楼独倚无人会,新书写恨托谁传。

奈何幼玉家有母,知此端倪蓄嗔怒。千金买醉嘱佣人,密约幽欢镇相误。

将刃欲加连理枝,引弓欲弹鹣鹣羽。仙山只在海中心,风逆波紧无船渡。

桃源去路隔烟霞,咫尺尘埃无觅处。郎心玉意共殷勤,同指松筠情愈固。

愿郎誓死莫改移,人事有时自相遇。他日得郎归来时,携手同上烟霞路。

半日峨眉道,扶筇意洒然。片云飞绝壁,夜雨长流泉。

偶憩三生石,来探小洞天。疏钟何处发,馀韵袅林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