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十六还苏州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注释
苏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苏州。
深深:形容夜色浓重。
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
切切:形容虫的鸣声凄切。
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姑苏:苏州的别称。
白云:意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虚感觉。

赏析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创作背景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常州来拜访他,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送他,此诗即写于当时。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猜你喜欢
英雄典宥州,迢递苦吟游。风宿骊山下,月斜灞水流。
去时初落叶,回日定非秋。太守携才子,看鹏百尺楼。
去住知何处,空将一剑行。杀人虽取次,为事爱公平。
戟立嗔髭鬓,星流忿眼睛。晓来湘市说,拂曙别辽城。

误真非是《悟真篇》,平叔当时已有言。只为世人多恋著,且从情欲起因缘。

痴人前岂堪谈梦,真性中难更说玄。为问道人还具眼,试看何物是青天?

棋酒游从叹离群,酒床吟笔漫飞尘。潮乎可奈才力老,甫也尚为南北人。

安信不随秋雁到,流年倏复野梅新。南岗北阜凭高地,引首吴天几怆神。

飞泉仄挂半空寒,石室云扉锁郁盘。何限铁桥桥畔雪,竹西归去几回看。

龚孔与丽华,迷昏竟宵昼。只知欢似前,岂知祸萌后。

断壁孤杉四十围,不关雨雪阴霏霏。柯南一国痴蝼蚁,长怪曾无白日飞。

长安牡丹开,绣毂辗晴雷。若使花长在,人应看不回。

乳燕盈盈掠水,流莺恰恰啼烟。雨著绿杨枝上,云生白石矶边。

执虚如执盈,执圭如不胜。譬之循墙走,蹜蹜惟恐倾。

圣贤重戒慎,厌斁宁敢生。漏室虽至暗,衣冠对神明。

出门何所见,如接公与卿。安居固无为,如临祭与兵。

尝观庸学传,庶几学斯成。戒慎与慎独,没齿期遵行。

春色满寒漪,萋萋欲染衣。晚烟迷浅碧,斜日映清辉。

灵运名空在,王孙去不归。一春无好句,诗梦近来稀。

笔底金鞍有萧爽,谁云不博降王长。汴梁门外若云屯,画本相看应自赏。

十载青衣梦故都,经营惨淡欲何如。只除金粟呼风鸟,曾见昭陵铁马趋。

静里风情觉道真,天空海阔尽宜人。云閒不厌交庭影,风懒无心扫径尘。

万里宦游鸿爪印,两年旧识燕归前。鹿车未遂梅花路,慰得高邻载酒频。

满阶红叶雁声频,永巷秋深最怆神。
君意一如秋节序,不教芳草得长春。

乔婧轻拌金缕衣,杜秋断送少年时。如今纵有青楼约,长恨无花空折枝。

所营非近务,相命肄农耕。井灶有馀处,林园无俗情。

酒能袪百态,菊为制颓龄。遂令介然分,不为好爵萦。

秋色满城楼,秋风古渡头。此时一挥手,孤月在扁舟。

草折黄花老,天空白露稠。十年还故国,欢喜入新州。

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
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郑圃仆射陂,汉阳郎官湖。郎官何为名,张谓佩使符。

泛觞江城南,乃与太白俱。明月一万顷,清光天下无。

上封一句,海墨难诠。墙壁瓦砾,昼夜流传。若住听莹,鹞子冲天。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