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三良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人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出仕为官居要职,只怕蹉跎好时光。
一年到头勤效力,常恐功绩不辉煌。
忠情偶尔得表现,于是得宠近君王。
出门陪同在车边,入宫服侍丹帷旁。
规劝之言即听取,建议从来不虚枉。
一旦君王长逝后,愿得一道把命亡。
君王恩厚难相忘,君命怎能敢违抗!
面临坟墓不犹豫,献身大义志所望。
草丛笼罩高坟墓,黄鸟啼鸣声悲伤。
三良性命不可救,泪水沾湿我衣裳。
注释
三良:指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三人都是秦穆公的宠臣。穆公死,三人遵穆公遗嘱为之殉葬。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即整洁衣冠,指准备出仕为官。乘:驾驭,占据。通津:本指交通要道,这里指高官要职。《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时我遗:即“时遗我”的倒装句,时不我待之意。我:指三良。
服勤:犹言服侍、效劳。《礼记·檀弓上》:“服勤至死。”孔颖达疏:“服勤者,谓服持勤苦劳辱之事。”尽岁月:一年到头。
功愈微:功劳甚小。愈:更加。
谬(miù):错误,这是作为臣子的自谦之词。获露:得到表现。
私:亲近,宠爱。
文舆(yú):华美的车子。这里指穆公所乘之车。
丹帷(wéi):红色的帷幕。这里指穆公寝居之所。
箴(zhēn)规:规谏劝戒。响已从:一发言就听从。
初无亏:从不拒绝或轻视。亏:枉为。
言:语助词,无意义。同此归:一道去死。《史记·秦本纪》之《征义》引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hōng),皆从死。”
“君命”句:《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死,康公立,遵照穆公的遗嘱,杀了一百七十四人殉葬,秦大夫子车氏三于亦从殉,共“一百七十七人”。“君命安可违”即指此事。安,怎能。
“临穴”句:面对坟墓没有犹豫。罔(wǎng):无。惟:语助词,无意义。疑:犹疑,犹豫。《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
投义:献身于大义。攸(yōu):所。希:愿。
“黄鸟”句:《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不可赎:不能挽救赎回。语本《诗经·秦风·黄鸟》:“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泫(xuàn)然:伤心流泪的样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

赏析

  奄息、仲行、针虎三人合称“三良”,都是杰出的人才,他们为秦穆公殉葬,历代多有咏“三良”的诗文。《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经·秦风·黄鸟》就是秦国人民哀悼“三良”及一百七十多个无辜牺牲者而创作的,表示了对残暴统治者的控诉与谴责。陶渊明的这首诗,则完全称赞三良的行为,其目的显然不在咏史,而是借咏三良之事,表彰张袆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饮毒酒先死的尽忠行为。

  全诗可分五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前面三个层次描述了“三良”怎样由贪仕而一步一步地走向誓愿追随君主于地下的,说“三良”终年殷勤服侍秦穆公,因而受到宠爱和信任,为了不忘厚恩,“三良”实践诺言,心甘情愿为秦穆公殉葬。第四层次赞颂了三良赴死的高义,这与陶渊明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节义观是有关的。第五层次,诗人表达了《诗经·秦风·黄鸟》同样的悲悯。结尾说“泫然沾我衣”,其原因除了为三良的死而悲伤,为三良的忠情谬露(本不该流露,仕途险恶,伴君如伴虎)而遗憾外,恐怕更多的是对那惨绝人寰、灭绝人性时代的谴责,为良人的愚忠而悲哀。

  从整体上看,作者是从仕途可畏这个角度来吟咏三良的。苏轼的《和陶咏三良》“仕宦岂不荣,有时缠忧悲。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最得此诗主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大致有两说:一说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当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之后不久,约在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一说约作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与《杂诗十二首》写作时间相近,陶渊明五十岁。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一霎轻云过雨,半稿新绿横舟。梅花池馆暗香浮。酒入朱唇红透。
有恨尤怜别恨,多暗不惯春暗。舞余何惜更迟留。肠断断肠更后。
我持玄圭与苍璧,以暗投人渠不识。
城南穷巷有佳人,不索宾郎常晏食。
赤铜茗椀雨斑斑,银粟翻光解破颜。
上有龙文下棋局,探囊赠君诺已宿。
此物已是元丰春,先皇圣功调玉烛。
晁子胸中开典礼,平生自期莘与渭。
故用浇君磊隗胸,莫令鬓毛雪相似。
曲几团蒲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
鸡苏胡麻留渴羌,不应乱我官焙香。
肥如瓠壶鼻雷吼,幸君饮此勿饮酒。

一从夫死誓终天,甘守贫寒八十年。名姓自期书太史,风声未肯让前贤。

苦心只有孤灯识,清梦惟凭独鹤怜。如此正宜为世表,不蒙旌异为无钱。

恩诏新颁导从仪,夹涂无复走乌衣。竞纡紫雾更袍色,仍有黄金上带围。

翠幰翩翻风易暖,雕槃璀璨日争辉。沙堤瞩目人人说,小相行看接轸归。

休道寻山山未深,冰崖木佛共萧森。寒钟不到疏林外,幽月空劳碧涧浔。

狱沉顽铁还馀气,爨后枯桐欲绝音。珍重故人相惜意,尺书真不数双金。

川冰鉴恬鳞,林霰集阳翰。平生岁寒心,出门轸三叹。

彼美惠久要,赏音及残爨。新故交自并,升沈道岂判。

转令感激平,弥觉言笑晏。家酝清且醇,款款陈玉案。

既醉讵忘归,隆思理还乱。日月逝不居,俯仰有殊观。

一诵《鸡鸣》篇,永怀矢申旦。

林动风微扫,庭空月正方。不知昼已短,但觉夜初长。

了了游乖旧,骎骎老至将。街头卖紫角,瓮里洒鹅黄。

锦绣衣分上下朋,画门双柱耸亭亭。半空綵仗翻残月,一点绯毬迸落星。

翠柳小厅喧鼓吹,玉鞭骄马蹙雷霆。少年得意风流事,可胜书生对夜萤。

郎去远过江上山,望郎江上几时还。只怕郎归不相识,湖边日日照容颜。

水攒冲兮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苔駮荦兮草夤缘,
芳幂幂兮濑溅溅。石攒丛兮云锦淙,波连珠兮文沓绛。
有洁冥者媚此幽,漱灵液兮乐天休,实获我心兮夫何求。

黎明骑马出城阃,鼓角山前访故人。白水一陂浮鹤背,青田千里叠虬鳞。

愁霖不肯已,阴结弥二旬。
吾游欲及时,秉烛出城门。
泛泛一画舫,密坐环亲宾。
爽气忽侵袂,重云稍逡巡。
俄顷万里晴,鬼魅伏清晨。
日光溜水态,照灼无涯垠。
轻烟缅以没,微风飚然振。
菰蒲动幽响,拨刺惊潜鳞。
浮沈戏鸥鹭,荡漾开萍苹。
榜人发欋歌,渔翁理罾缗。
激越自成态,潇洒何其真。
清辉不可状,野思徒纷纭。
弭棹山之阿,行行问吾民。
莓苔粘侧迳,马足绝纤尘。
青谿曲折度,茅屋经过频。
川涂斗开阔,夷路夹松筠。
右转耸云构,广降砻翠珉。
佛殿烁金碧,标榜自玉宸。
脩廊盘磴道,等级华堂新。
最后敞高阁,扃藏帝室珍。
冥心一薰拂,璨璨罗星辰。
大哉三圣笔,天纵妙入神。
名家数几百,较古谁为邻。
山头见塔影,树杪排嶙峋。
直上遽登造,爱奇忘艰辛。
秋容媚虚旷,蔼蔼扬奇芬。
群峰出圭角,万象皆缕陈。
森爽翠欲滴,苍茫寒袭人。
远心穷碧海,逸兴凌高旻。
踌躇下烟麓,盼眄行复询。
僧言王右军,遗蹟永和春。
兰亭有曩基,墨池含漪沦。
书室閟灵像,五亭馀圆囷。
次第与探历,毕景颐厥因。
简累脱纷滓,遗荣终幅巾。
逍遥自得场,此节固离伦。
愤耻以寄傲,则非吾所遵。
凉飚拂脩竹,暮霭起长津。
缨佩顾为忝,城郭宜尔亲。
回首已遥碧,怳然尘世分。

云巘分佳茗,风潭矗怪松。书疑黄石授,税可紫芝供。

抵玉那惊鹊,探珠欲近龙。晚来听近雨,乞水濯尘容。

远韵悬今古,雄文泣鬼神。从来香案吏,多作谪居人。

瘴疠江光冷,松杉庙貌新。眉山堪接武,莫惜共沉沦。

行行乾堰塘,村墟起山脊。四府始并设,两郡于兹画。

往时阛阛多,民气今促迫。虎狼去已远,搏噬尚有迹。

曹家漱芳楼,曾为一宿客。渺焉不可寻,惟见荒烟白。

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或思或纵势则悬,后事之师宜可记。

昔年东渡主伐谋,严部高垒穷措置。情见势绌不战屈,转以持重腾清议。

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军储四百饷南北,并力无功感尽瘁。

宋人告急譬鞭长,白面书生臣请试。欲矫因循病卤莽,易箦谏书今在笥。

蓄艾遗言动九重,因以为功宜可嗣。谁知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

行人之利致连樯,将作大匠成虚位。子弟山河尽国殇,帅也不才以师弃。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党终儿戏。水犀谁与张吾军,馀皇未还晨不寐。

州来在吴犹在楚,寝苫勿忘告军吏。

地迥翻疑隔市城,重门尽日锁秋声。雨生深院心全爽,云散空廊眼正明。

沧海岂无珠未得,碧梧应有凤先鸣。乌台风采谁能似,雄辨悬河满坐倾。

下瞰虚空临绝涧,上排烟雾倚山颠。
四边险绝无猿鸟,独卧深云三十年。
敢保老兄犹未彻,玄沙之言何太切。
君看陌上桃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