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首联说杨瑗因为家中有年老的父母须要奉养,所以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孝情可感。古人有亲老不择官的说法,《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地而仕。’”此诗即用其意。这两句在赞美杨瑗孝顺老亲的同时,已经暗含了不宜前去南海为官的意思;如果不是父母年老,当官是不会选择这样的荒蛮之地的,更何况不过是县尉这样的小官。
颔联言南海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地不同。此处提及“海市蜃楼”和“鲛人”,意在强调其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海市蜃楼在今人看来乃是人间胜景,但在南海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未尝不是边远怪异之象,如韩愈所说:“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潮州刺史谢上表》)而当地居民也多“非我族类”的鲛人,未尝开化,很难交流。设想朋友就要到这样的地方去生活,虽只是平实写来,而矜悯之情,自然流露于言外。这两句描写南海的奇异风物,自然有岑参好奇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形容其地荒蛮,不适合北方人居住。
颈联继续描写南海的风物,色彩则趋于明朗。海边夏雨气象阔大,岭上春花色彩鲜明。律诗中的第三联是要“转”一下的,作者也不愿过多渲染南海生活环境不如人意,毕竟还是要安慰一下远行者,所以又从劝慰的角度讲此处风景之美。
诗人在尾联对杨瑗亲切嘱咐:南海这个地方多产宝玉,你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活的清贫。诗人语气如此沉重,本意是要朋友转换心态,结果反而可能强化对方忧远伤别的心理;不过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勤珍重的关怀之意。诗人下笔也有言外之意,既然南海多宝玉,何必加一“慎”字,可见他真正的意思是希望杨瑗以节操清廉为重。
在唐代,今天的两广地区还是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说起来也算是“边塞”了。只不过那里并没有成就功名的机会,派去那里做官,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贬谪和惩罚措施。韩愈被贬谪潮州时心情就极度郁闷,担心自己不再能生还,写诗对侄孙韩湘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所以当朋友要去南海做一个小小的县尉时,岑参赠别的基调就是同情和安慰。
万古储英气,生贤镇庙祧。方春回暖律,随帝下神霄。
早岁陪兴运,清忠服迩僚。三篇俱命说,两纪独承尧。
为国隆堂陛,中天斡斗杓。光华归使牒,宁谧载民谣。
九牧金成鼎,三山石峙桥。元圭来旧锡,神宝献新雕。
堂起房心次,音谐角徵韶。车书人一统,符瑞岁千条。
璧海材逾盛,沙场虏不骄。献琛皆累译,入彀有垂髫。
郭解双封国,班超五日朝。嘉谋从昔合,奕业更谁昭。
眷礼群臣异,恩光此日饶。授图开地壮,傍阙筑堤遥。
供帐移金屋,歌钟实绮寮。名园藏茂密,华阁耸岧峣。
诏跸纡临幸,宸毫纪宴招。弟兄联衮绣,孙子列蝉貂。
印琢金为彩,鱼悬玉在腰。中姻连筑沁,外族缀涂椒。
帝子传杯勺,宫墙有鼓箫。果新无独享,羹美或亲调。
积甲原头汉閟宫,登临还喜故人同。超超万里乾坤眼,凛凛千年草木风。
今古消沉诗句里,河山浮动酒杯中。极知胜日须轰醉,更待银盘上海东。
访梅楼上月,往时共深夜。吾季年少小,语芒已激射。
悬镫听鸡鸣,留恋难就舍。乖离虽日深,此意尚如乍。
万事东流水,一一成悲吒。俯仰抱幽独,茹荼若啖蔗。
昔年病燕云,讝语杂嗟讶。兄弟终在口,邻死心不化。
载诵小宛诗,泪比源泉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