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昨夜夜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昨天深夜里,你在我的梦里翩然出现了。我们说了好多好多的话,发现你依旧还是那么美丽、可爱,像从前一样面若桃花,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
看上去好像又有些羞涩,又有些欢喜。该走时却又频频回首,依依不舍。只到醒来才知道是大梦一场,身边依然空空,自己依然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心中不觉涌起难忍的悲哀。
注释
女冠子:词牌名。
桃花面:据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唐诗人崔护尝于清明独游长安城南,见一庄居,有女子独倚小桃柯伫立,而意殊厚。来岁清明,崔又往寻之,刚门扃无人,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遂以“桃花面”来表示所思念的美女
柳叶眉:如柳叶之细眉,这里以“眉”借代为“面”,亦是“低面”的意思。
依依:恋恋不舍的样子。
胜:尽。

赏析

  这首《女冠子》,写男子对女子相思而成梦,梦后而悲的情况。恋人在梦中相见,他俩把臂欷歔,说不尽的离愁别苦。“语多时”,明写千言万语,暗扣山高水长。“依旧桃花面”,特别是“频低柳叶眉”“欲去又依依”的神态音容,宛在眼前。然而,夜长梦短,梦醒之后,更令人不胜伤悲。此词不似多数花间词之浓艳,而是在清淡中意味深远,耐得咀嚼。所谓“意婉词直”,“似直而纤”,别具风味。

  词的上下片一般都自成段落,如上片写相别,下片写相思。这首词在结构上却较别致,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界限,没有过片痕迹,一气呵成。它的前七句写梦中之欢,后两句写梦后之悲。

  这首词的梦境是清晰实在,温馨甜蜜的,不像另一首《女冠子·四月十七》“空有梦相随”那样迷惘惆怅。头一句点明入梦的时间是“昨夜夜半”。梦境一般虚无缥缈,此梦却很“分明”。“分明”虽贯穿于梦中,其源却使人想到来自实境。正由于主人公日思夜想,意中人才会音容常新,活在脑海了,出现在梦中。可见他也是一位与少女同样痴情的有情郎。这两句交代入梦,仅仅来开帷幕,已露出明朗的色调。

  这是一个旖旎的梦,从绵绵情话开始,到依依惜别为止,恩爱缠绵,充满柔情蜜意。梦中那位少女形象,尤其显得楚楚动人。“语多时”,明写千言万语相思话,暗扣山高水长阔别久。“桃花面”“柳叶眉”是旧时对妇女容貌的形容。那位少女习惯于低面敛眉,在《女冠子·四月十七》的现实中和此首的梦境中是一致的。《女冠子·四月十七》中“忍泪”十个字重在刻画情态,此首的“依旧”十个字重在反映容貌,两者互为补充,使少女形象形神俱备。“依旧桃花面”与《女冠子·四月十七》中的“去年今日”的艺术构思脱胎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事实上这两位男女主角除了在梦里相会外,恐怕也很难再在现实中重续旧梦了,不然不会在梦醒之后觉得“不胜悲”的。“半羞半喜”,少女的娇羞情态如绘。“欲去依依”,看来单写少女,其实也包括男主人公。两人难分难解,极希望留住这美好的时光。整个梦境写得一往情深。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正当两情缱绻之际,梦醒了,跌回到严酷的现实中,依旧是形单影只,孤栖独宿。一个“知”字品出万般凄凉况味,原来当时并不知是在梦中!梦境作如是观,而从前他俩花前月下的美境也未尝不可作如是观。这个“知”字大有顿悟之感,所以不免悲从中来,感慨万千。煞尾两句浓重的悲与前七句甜美的乐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脉络分明,层次清楚,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历代词人考略》称赞韦庄词:“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介存斋论词杂著》说:“端己词清艳绝伦。”从这首《女冠子》词中,就足见韦庄词清淡疏朗、清艳劲直的特征。

创作背景

  关于《女冠子》二首词的本事背景,学术界意见有很多分歧。因而有人《女冠子》二首也是“思姬”之作,如吴世昌认为是“忆故姬之作”(《词林新话》),华钟彦认为是“为怀念宠姬而作”(《花间集注》)。但有人认为“思姬”的说法证据还不够充分。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猜你喜欢
劚石种松子,数根侵杳冥。天寒犹讲律,雨暗尚寻经。
小殿灯千盏,深炉水一瓶。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
江亭年暮。趁飞雁、又听,数声柔橹。蓝尾杯单,胶牙饧澹,重省旧时羁旅。雪舞野梅篱落,寒拥渔家门户。晚风峭,作初番花讯,春还知否。何处。围艳冶、红烛画堂,博簺良宵午。谁念行人,愁先芳草,轻送年华如羽。自剔短檠不睡,空索彩桃新句。便归好,料鹅黄,已染西池千缕。
银丝饼熟笋供臛,玉糁羹香花嗽芽。
食粥案头添雅供,不知此味更谁家。

秋风萧萧吹黄榆,黄榆上有双啼乌。寒霜满枝栖不得,夜久无人时相呼。

西樵有客匡山里,一闻此声夜中起。十年含叹为谁来,啸倚芙蓉匣中水。

曰予谢宾客,久与时世疏。何忽衡门下,见枉使君车。

彤旆映落日,腰间有悬鱼。抵掌若平生,论文及空虚。

昔与君犹子,结交幸通书。往还苦不早,相见情有馀。

置我二阮间,远惭德不如。强来束带起,投谒寻君庐。

独上浮屠第七层,乾坤万象见觚棱。东山吹老庐山雪,却捲江声入建瓴。

游居展静好,尽日有高情。竹下流泉过,花间时鸟鸣。

因人问药裹,要我罢琴迎。本自无知者,山林颇近名。

林间花欲燃,竹径露初圆。斗鸡东道上,走马北场边。

合欢依暝卷,葡萄向日鲜。旗亭觅张放,香车迎董贤。

定隔天渊水,相思夜不眠。

君子乐和节,品物待阳时。上位降繁祉,元已命水嬉。

仓武戒桥梁,旄人树羽旗。高樯抗飞帆,羽盖翳华枝。

佽飞激逸响,娟娥吐清辞。溯洄缅无分,欣流怆有思。

仰瞻翳云缴,俯引沈泉丝。委羽漫通渚,鲜染中填坻。

鹢鸟感江使,扬波骇冯夷。夕影虽已西,□□终无期。

寂寥空谷久相容,行道何须向别峰。山腹引泉因煮茗,岭头乘雨为栽松。

倚天杰阁巢灵鹤,彻海澄潭卧毒龙。樵客岂能知住处,草堂终日白云封。

去来书画米家船,聊结梅花一笑缘。
不为专鲈弃官去,归心只在白云边。

氤氲绿篆浮香鸭。睡起午窗开镜匣。纤纤素手整云鬟,银粉淡消红映颊。

双峰锁翠眉愁压。拈得金针还倒捻。东风肠断少人知,慵看花间飞蛱蝶。

昔年读书复击剑,如今按剑将逃禅。雄心岂向湖海尽,欲摄天地归蒲团。

鱼鳞不合尚鸣跃,怜君犹被嗔猿缚。纳之入匣悄无声,如鸟归巢水归壑。

四山风急号鼯鼪,虚堂嵌空佛火青。松萝藏云不知晓,白日欲雨天冥冥。

谁欤甘此坐衰朽,仍倚长虹烛牛斗。剸蛟不让佽飞先,成佛肯随灵运后。

侧身天地何处归,此意沈吟恨难剖。还君此图为君寿,毕竟生才天不苟。

神物会合当有时,黄郎嵲屼将安之。

远树昏鸦闹,衰芦睡鸭双。雪篷烟棹炯寒光。疑是风林纤月、到船窗。
时序惊心破,江山引梦长。思量也待不思量。泪染罗巾犹带、旧时香。

万绿丛中一道斜,柳阴深处小舟拿。船行半晌无村落,转过水湾忽几家。

宸居寥寂翠华空,古树参差宿雾笼。兴汉有心劳汗马,报雠无计失英雄。

旄旌东指云同散,阵垒西沉路不通。惟有故宫禾黍在,离离疏影夕阳中。

焦翼枯鳞成底事,分明可验莫愁哉。
君恩只可量功受,世利应须任运来。
岂信败从成处得,谁知荣是辱边媒。
但看越分殊求者,唯向身中积祸胎。

鞅掌风尘里,行藏暗自商。柳黄欺雪白,圆尘乱圭方。

访戴迟卬涉,卧袁哎我忙。占年果是瑞,信宿亦何妨。

绝好山川不染尘,得诗点缀耸精神。山灵应共川灵说,多谢诗人为写真。

高风千载已如斯,初渡游人拜古祠。滩水滔滔云杳杳,夜沉谁识客星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