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字照应上句,是“相思”的结果。“相思”是此词意脉。“相思”不得,故梦;梦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缱绻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从而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创造。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两句意蕴丰富。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辉幽芳伴人入梦,体现了梦境的和谐、温馨。“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写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关合一个“月”字,意境绵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这两句咏梅言志,先以疑问句突出词情,继而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而格调还依旧”,表现了梅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梅花的“格调”,正是词人高洁品质和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首月下咏梅词,托梅言志,借月抒怀。词人把梅、月、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来写,寥寥数笔,点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韵、暗香芳魂,也描绘出月亮的清辉,创造了一个清幽温馨而又朦胧飘渺的境界。通篇写梅月,却不道出半个“梅”字“月”字,而能尽得其象外之物,环中之旨,脉络井井可寻,是一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这首词把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高帆挟风色,我行凌长江。金焦碧相映,北固遥苍苍。
蛟龙跋怒浪,燕雀去未央。中流快雄览,客怀慨以慷。
大江限南北,终古阳侯狂。英雄昔割据,恃此为保疆。
本朝驭炎极,亲军留劲良。承平二百载,万里澄扶桑。
岛夷昔逆命,长风驱危墙。机船突淞口,炮火惊维扬。
当关万貔虎,昔壮今何恇。将军苦逃死,敛兵撄城隍。
遂令藩卫撤,开门纳豺狼。何来万鬼雄,啸笑钟山阳。
悬军入死地,兵法非所详。安得习流士,据险扼其吭。
奈何事机误,重使毒焰张。来时望即走,去乃饱自飏。
岂必天险异,或非人谋臧。至今兵死血,浊浪犹玄黄。
哀歌投江水,风悲波浪浪。
赋分萧条只自如,生平常向官情疏。亡功每叹孤明主,得谢何妨作老夫。
官品尚叨三事贵,世缘应信一毫无。病来髀肉消几尽,尤觉阴阳系惨舒。
叠鼓翻波汴流响,双旌照地秋日晴。兰陵使君下斋舸,都门送客冠盖倾。
使君去从金马署,颜朱发漆意气横。十年待诏困囊粟,千骑乞得专名城。
城居虽小地乃大,物众力薄俗喜争。惠穷迁暴各有术,从来治者难其平。
使君才勇固自许,一州讵足烦神明。从容谈笑期月尔,坐听道路传能声。
教行民服已无事,乘时豫乐与众并。惠山荆溪两秀绝,丹毂画隼当春行。
还有歌诗写高兴,宾客谁许从唱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