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诗不着一个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微雨的形态,却是很成功的。
上下三指,彼此七马。眼见如盲,口说如哑。拄杖子忍俊不禁,等闲捉败。
休休,尽法恐无民,且放天寒赦。
北风吹舟冲石壁,我篙竞下如拒敌。夹岸溟濛沙乱飞,中流汹涌石相击。
舟破定知触鬼神,樯折有声如霹雳。风狂岂可满帆张,长年不戒使我伤。
忠信宁忧白头浪,笑谈曾渡莲花洋。不须弯弓射潮水,且复横槊赋诗章。
春已暮、画奁频启。朝日穿来,又在眉际。◇粉将施,弹绵先拂、镜儿里。
木瓜渍了,又添上、新红子。为要好情多,还则向傍人、问个匀未。
昼长绣褶暖,换却筛罗浅绮。薰嫌石叶,叠下郁金细细。
临行道、履线将残,踏不得、楼头新?。谁曾顾楼前,楼外暮春馀几。
廖生得掌诀,初自庞眉缁。束身事觇矕,羞为不情儿。
力持祸福语,倾动诸奔驰。所至饷自倍,如贾操赢奇。
衡从辨侵射,侧正分隆庳。天缄砉初閟,鬼觑悭幽披。
环环太史氏,抱珥司浑仪。台舆与侯王,初不论何谁。
写照阿堵中,唯生鼓颔颐。自云前十年,挟术骧螺湄。
伸缩殆万肘,较量但肥羸。最晚得子掌,决眦逾灼龟。
九方揖孤骏,神睹归心师。子姑诘奇中,曩言宁肆欺。
今者非他须,子盍偿吾诗。冀因拂衣还,松丸染高楣。
我闻囿形质,至文从可推。悬象丽霄极,川岳罗坤维。
逸兽别彪炳,激水生涟漪。上饰右缯绮,高甍纷楶栭。
石鼓贵刻画,汾鼎珍陆离。鉴灵不漫理,节焕饶丰蕤。
器敝缘有舋,玉捐因见疵。况当筋骸束,前构了不疑。
纵理口尚验,万字胸犹宜。握钩瑞宣父,方蓐识鲁姬。
洒壁亦公耳,刻文徒帝为。妙寄斲轮外,如生信天资。
秋高摵万木,客灶倦孤炊。径棹直东臂,喜动云林姿。
赠言愧非泽,聊以当瓢赍。
烟花苒苒裹江亭,云霭纷纷接暮城。物态除非诗可写,旅怀唯藉酒能平。
燕知社节除何早,莺怯春寒语未成。非晚与君分袂去,他时当记此时情。
先皇神武真无敌,黄屋亲行度沙迹。彊梁骄虏合天诛,为一妇人亡一国。
天生丽质果何意,饮酪餐膻姿独异。教坊乐府那曾闻,挑拨随心成绝艺。
殊俗由来好色同,几邀专宠几兴戎。胡歌才听檀槽响,祸水旋教毳幕空。
索伦铁骑追风急,弃甲如山夜还袭。翔雁传将捷奏来,明驼载得红妆入。
理藩院里秋槐阴,作乐犹能操土音。至今此曲传中国,想见凄凉断绝心。
鲲弦历乱哀无主,蕃语侏离泪如雨。诏下金鸡许放回,始知圣德高千古。
君不见小白旗边诛惑商,楚释夏姬仍不祥。何如今日赤陵姐,得抱琵琶归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