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洁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软的吴绵赛过轻云。
桂布多么结实,吴绵多么松厚,做一件袍子穿,身上有余温。
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盖着睡,又到早晨。
谁知道在这最冷的寒冬腊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阳春。
半夜里忽然有一些感想,抚摸着棉袍,起身逡巡。
啊,男子汉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仅仅照顾自身!
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无边无垠。
个个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布裘(qiú):布制的绵衣。
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区(今广西一带)所产木棉织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贵。
吴绵:当时吴郡苏州产的丝绵,非常著名。
余温:温暖不尽的意思。
拥:抱,指披在身上。
眠:睡。达晨:到早晨。
严冬:极冷的冬天。
支体:支同“肢”,支体即四肢与身体,意谓全身。
中夕:半夜。
逡(qūn)巡:走来走去,思考忖度的样子。
兼济: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
独善:注重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马上得到。万里裘:长达万里的大袍。
周:遍。四垠,四边,即全国以内,普天之下。
稳暖:安稳和暖。
天下:全国。
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激动人心。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白居易《与元九书》说:“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白居易自谦称)虽不肖,常师此语……志在兼济,行在独善。”这两句可视为白居易的抱负和志向,也可视为他希望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哲学。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作品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宋代黄澈在《巩溪诗话》中曾对两诗的优劣进行了论述。其实这大可不必区分优劣。两人都是面对自我处境的一种超越,只不过老杜并未愁苦于个人饥寒、白氏并未沉溺于个人饱暖而已,皆为难能可贵。无论自身寒暖,诗人心中念念不忘、重重忧虑的都是天下百姓。
作品艺术的高明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稳暖”,实质写的是“仁政”。或者说,“稳暖”只是其写实,“仁政”才是其虚拟,即意象创造。白居易在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辖区就是洛阳城。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中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同样表达了他的爱民激情,同时也蕴含着他的“仁政”理想。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说得异常明确:“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古代丝织品总名)亦非纩(细丝绵),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唐制:经五次考绩才可转官。意谓任满),与君展覆杭州人。”显然,白氏所谓“裘”,实乃“法度”、“仁政”的一种象征。不管是“盖裹周四垠”,还是“都盖洛阳城”,均要实施“法度”、推行“仁政”。作为封建官吏,他要维护的当然是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定益处。
玉虫晕以贯虹兮学林之颠,阒其宵兮圣贤毕参于前。
心超兮千载,忽乎纳自牖兮光寒而静娟。吾兴视兮何祥,望舒推毂兮辚大圜。
生两仪兮虚白,饰万物兮清妍。彼何居兮轃兹,挈一规兮破幽偏。
代天兮宣精,㧖欹兮恶盈。似道兮日损,缩于一晦弦兮,万斯年而求伸。
宅天下兮至晦,镜天下兮至明。烛吾心中之月兮,贯地纬而洞天经。
吾奉月兮周旋,月踵吾兮后先。夫君寄我兮三章,招月而与寓目兮,炯笔势之翩翩。
想他日之独立兮,过庭而侍侧。谁其耳剽于玉振兮,惟此月知其然。
月不予留兮,予亦咏而归。歌三终兮谢明月,何夕复惠然兮临我于亭乎而。
晨起临北窗,连阴未朗彻。昔出桃李华,今看霜霰结。
爆竹频有闻,天涯近除节。而我客南都,心迹俱寂灭。
外户常反扃,四壁幽以冽。执爨虽一夫,饔飧良靡缺。
晏坐展图书,袪寒亲曲蘖。时与达人谈,千古共参折。
清灯耿前除,谈罢自怡说。回首风尘人,迟暮正愁绝。
霜台宪郎文且武,曾侍绣衣持玉斧。指挥猛士气如虹,要缚南山白额虎。
檄书下县点壮丁,十万农夫胜羽林。不跨黄牛骑白马,腰弓直入秋云深。
丧乱以来无定止,民物萧条半为鬼。郡县诛求犹未已,眼观如宜泪如雨。
于戏安得老天开太平。尽戮奸贪天下治。
光岳千年合,车书万里全。天开斯地辟,主圣自臣贤。
有美坐人杰,由来系薮渊。景星方快睹,时雨必开先。
盛世逄三五,贤人出半千。黄冈饶巨竹,赤壁亘长烟。
物论咸称首,才名孰比肩。传芳由柏业,体道契松佺。
大厦须梁栋,前贤赖简编。玉壶澄皓月,清庙永朱弦。
书岂阳冰亚,诗应子美专。威仪畴若此,阀阅固依然。
远借长风便,亲承湛露涓。一麾初出守,百辟共朝天。
履听星辰上,光分日月边。岂惟衣服衮,端有笔如椽。
版籍登民数,丝纶振吏铨。玉文龙矫矫,紫诰凤翩翩。
御酒浮卮满,宫花插帽偏。阶辞天表近,帐阻地隅填。
野色明朱绂,川容动彩旃。地连淮海外,省镇浙江堧。
奕奕三台位,煌煌五纬躔。阴阳资燮理,封域待旬宣。
丙魏萧曹接,韩欧富范联。政刑随日化,风俗与时迁。
析木初飞鹊,高槐尚噪蝉。今朝云郁丽,后夜月婵娟。
弧矢逄华旦,椿楸见大年。秋期先六日,佳气蔼初筵。
寿域宏千里,春台广八埏。正名恢乐地,种德布心田。
鹓鹭思同列,麟麒喜满前。岂无瓜似枣,亦有藕如船。
仙鹿衔朱草,神龟上碧莲。歌怜莺睍睆,舞爱鹤翩跹。
自是青云器,仍兼紫府权。劳谦延下士,致泰启重乾。
事业期周召,文华继许燕。公其为辅弼,走也与陶甄。
有道千钧重,无私一鉴悬。考功齐郭令,论帙拟彭篯。
愈觉勋庸盛,尤知志操坚。作兴周礼乐,整顿禹山川。
已注长生箓,当为不老仙。未容居绿垑,宁许见华颠。
素积阴功厚,能同造物旋。偕行追九老,众妙入重玄。
欲祝先天算,还歌七月篇。愿言多寿祉,流庆日绵绵。
孤山捍江口,上有白帝祠。横视天下险,万流皆俯窥。
古殿锁神物,悲风出阴帷。天昏瓦栋折,狐鼠亦生威。
优巫日鼓舞,鬼怪生奔驰。雷霆卷蛟窟,雹火烧松枝。
入户精魄动,有如阴兵随。吁哉汉盗乱,海内遂崩离。
赤龙始潜跃,逐鹿过秦时。公孙奋神剑,定蜀图安危。
陇坻开北户,荆门启东陲。长驱百万众,日斗天下师。
群豪插羽翼,与汉争雄雌。两帝不并立,兴亡良可悲。
天运虽有在,圣贤岂无为。昭皇揽英杰,袭轨奄垂基。
风云共浩荡,千古馀寒碑。威神竟不没,万里震南夷。
仙仗西来感百神,泥金检玉尚如新。山灵知是真天子,万岁声中第一人。
龙潭禁城内,虽小亦巨泽。窅然处西偏,远如避世客。
古观晋唐遗,名园隆万宅。宜雪再宜雨,宜隐亦宜谪。
松涛白日飞,荷叶远天碧。在昔中丞公,学佛竖铁脊。
弃家入无生,放生意成癖。鸟影摩天空,鱼弄波声湱。
汪汪千顷陂,积鳞恒触迫。巨舸载沈江,生意取相适。
老僧咒喃喃,永断刀砧赤。讲艺集诸生,贤豪尽前席。
微言飒然来,如霜面皮掴。高格离人群,真风慑蛮陌。
叹息斯人亡,澄潭空日夕。
克己堂前开饭店,股肱屋里贩扬州。头戴草鞋呈丑拙,凑成一段好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