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嘱咐?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难就象记着毒蛇骑着老虎。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谈笑间,平定齐鲁。
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恢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应该笑象我等书生心里胆怯,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空空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
注释
平章:议论,筹划。公事:指对金作战的国家大事。
分付:安排,处理。
把作:当作。记蛇骑虎:比喻危险。
真吾父:用郭子仪事。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马而拜,说:“真吾父也。”
两河: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狐兔:指敌人。
祖生:祖逖。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
新亭:用新亭对泣事。块土:犹言国土。

赏析

  这首送陈子华的词,写法特别。“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来地提出一个因北望中原而产生的问题,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记蛇骑虎。”接着才指出问题的具体内容:即是该怎样对待沦陷区的义军。问题从南、北宋之际说起,当时的爱国将领宗泽为抗击金军,招抚了义军首领王善、杨进等人,他敢于招抚被人视为“寇盗”的义军,有能力“驾驭”他们,依靠他们壮大抗金的力量,所以宗泽声威大震,军民都敬重他,喊他为宗爷爷。宗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正确的立场和措施,在抗敌方面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作者写这首词时,宗泽逝世已久,但在北方金人统治地区,仍有义军活动。其中红袄军力量最大,首领杨安儿被杀后,余众归附南宋,可惜朝廷不信任他们,把抗金民众武装看成是手上拿的蛇和跨下骑的虎,甩掉又不是,用又不敢用。作者送行的友人陈子华,他曾主张积极招抚中原地区的义军。他出知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在公元一二二七年(宋理宗宝庆三年)四月,当时李全还未叛降蒙古。宋朝如果能够正确团结、运用义军的力量,抗金是大有可为的。所以作者送陈子华赴江北前线的真州时,要他认真地考虑这个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重大问题。这里前二句歌颂宗泽正确对待义军,声威极大;后一句用《魏书。彭城王勰传》的典故,批判昏聩无能的投降派。两种不同的形象,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笔力遒壮。“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希望陈子华到真州要效法宗泽,使京东路(指今山东一带)的豪杰,欢欣鼓舞,做到谈笑之间,能够收复、安定齐鲁北方失地。既是勉友,更抒发自己延纳俊杰、收复河山的热切愿望,写得酣畅乐观,富于豪情壮志

  下片情感波澜起伏,一会儿奇峰突兀,一会儿陡转直下,沉郁凝重。“两淮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面对当时现实:国土沦丧,人烟稀少,狐兔出入;父老长久盼望,然而看不到祖逖那样的志士。笔调跌宕,感情变为悲愤。“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说当时不但丧心麻木、公然卖国的投降派不想念中原,连以名流自命的士大夫们也没有意志去收复失地。笔调和前三句相同,用南宋统治区域的现实去补充前三句,进一步浓化前三句的感情。“算事业须由人做。”指出事在人为,不须颓丧,又转为充满信心的乐观,和上片的思想感情相呼应。单句回斡,陡然而来,戛然而止,这是词中表现豪迈之气的顶点。“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用《梁书·曹景宗传》的典故,嘲笑书生气短,言外之意,也是希望陈子华要振作豪气勇于作为,似自嘲而实是勉励陈子华。“空目送,塞鸿去。”

  以写送别作结。全词正面写送别,只有这两句话;又不直接写送人,却言写目送塞鸿并去,仍与北国河山联系在一起。既点题,又围绕全词的中心内容,有余味,有力量。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都是敌视人民的力量,勇于对内,怯于对外。在这首词中,作者要陈子华正确对待义军,招抚义军,思想是进步的。他的词,发展了辛弃疾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雄放畅达,继承辛派的爱国主义词风,又有自己的风格。这首词气势磅礴,一气贯之,是名词的显著特色。立意高远,大处落墨,又曲折跌宕,不同于那些一味讲究直率的人。

赏析二

  上阕起以问句,从“北望神州路”落笔,一开始就把读者卷入异族侵逼、江山颓败、社稷倾危之际南宋朝野两等人士、两种主张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爱国志士引颈翘盼尽早收复中原沦陷之土,一方面却是偏安朝廷高位重臣的一味主和,这种国势与国策的相悖直令作者忧心如焚,由“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这一问句,抖落出一片忧虑、急切而又无奈之情。起首以设问造势,既直露了作者愿望与现实冲撞下的不平心境,又造成行文上的引弓待发之势。作者没有紧接上句设问作答,而是让思维的流程回溯到宋初的一段史实,以对比来抒怀——当年老将宗泽率领宋军大败金人、驾驭太行的伟绩,令人感奋;今日朝廷既外困于异族,又内惧于义军的“记蛇骑虎”的窘境,更令人慨叹。这种历史与现实并合、交错的写法,使词的时空范围得以拓展,作者的忧时爱国之怀,正是在这种对历史的钦慕与对现实的感喟中见于纸笔。接着几句,写作者勉慰鼓舞朋友,表现出坚持联合北方义军共同抗侮、收复失地的希望与信念。笔墨之间,豪情横溢。

  下阕进一层写“悲愤”。起首联系江山残破、半壁苟安的惨痛现实,继而连设二问,连用二典,一面热切鼓励陈子华以晋“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祖逖为楷模,为中原统一建功立业;一面沉痛指责那些南渡后但得一隅安身的统治者早已不复怀思中原失地。“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这两句明以发问,实则为他勉、为自况,一以叙事,一以状怀,前句以问代答,实为盼今陈子华荷重任前往真州能如祖逖当年渡江北伐,有不尽勉励寄望之意。“算事业、须由人做”,是志士对同道的希冀与勉励;“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是对书生胆怯的嘲笑,要人奋厉有为,为国效命,不能像新妇那样躲在车中胆小怕事,这也是胸怀报国之志、身为一介书生的作者的自勉。词人终究痛感自己书生无用,报国无路,词末终于发出了“空目送,塞鸿去”的悲愤叹息。“塞鸿”指陈子华,是说自己只能徒然目送陈子华。这首词用事带典很多,尤其是下阕,几乎句句用事,然不显堆垛,用得圆熟,用得贴切,这正是辛派词人一路的风格。作者化典用事,加深了词的悲愤苍凉的气氛,在语意、文气上一脉相承,使全词充满了一股梗概之气。

创作背景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刘克庄知建阳县(今属福建省)事,年三十六岁。他的朋友陈鞾(字子华)本来任仓部员外郎,调知真州,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路过建阳。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是靠近当时宋金对峙前线的要地。作者在送别陈子华之时,写了这首词。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你喜欢

见别一年馀,岁残相忆初。重烦君款密,远寄我空疏。

衰朽百端有,忧愁一点无。闲吟四十字,聊用答来书。

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槛买花,盈车载酒,百琲千金邀妓。何妨沈醉。有人伴、日高春睡。
君平既弃世。
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
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
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
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
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
谁人测沈冥。
西湖西岸三百寺,一一题名嗟未能。
他日诛茅追胜赏,却寻诗版验吾曾。

杨子河南俊,诗书夙所务。蚤膺大廷选,从事玉堂署。

步履循周行,居心在忠素。抽毫立螭陛,鞠躬谨常度。

济济近侍班,娟娟水玉柱。一朝起高擢,万里南闽路。

大藩开海隅,卓卓挺疏附。寒操凛清严,春阳播温煦。

八郡五十邑,讴歌出黎庶。丈夫千载志,功业及时树。

肯堕尘俗流,甘同草木腐。念子予故交,仳别岁已屡。

耳熟道路言,良慰心所慕。玄冬十一月,风凄气寒冱。

朅来一晤对,告归复何遽。因诗寄深衷,勉植后来誉。

青苔冷冷照柴扉,也有闲人伴息机。枣柏先生移锡至,烟波老叟掷纶归。

玄言不怕知音少,碧落从来赝本稀。燕雀相逢堪自得,懒随黄鹄薄天飞。

画山画骨更画魂,范宽此中高出群。
君家八幅老笔墨,百年古箧铺香芸。
我来日出挂东壁,苍崖落雪飞纷纷。
寒鸟不动空无尘,荡荡晴天开四垠。
终南太华入霄汉,秀色千里填河汾。
想当盘礴未画时,天地开辟云中君。
长鲸吸川欲酣醺,疾起信手驱风云。
须臾却立万岭下,援笔往往齿没龈。
平生爱山在梦寐,行年四十老更文。
摩挲岩壑重感叹,径欲杖履从麋{上鹿下困}。
画龙傥有真龙至,归即到山非浪云。
列仙之儒恐邂逅,烟霞芝朮应平分。
山中白日无尘迹,只有啼禽在树头。
上蚁上鞋行径叶,楝花黏手掬溪流。
高吟未许常人学,清福多庆积世修。
新茗一瓶蒙见惠,家童言是社前收。

修竹傲冬雪,崇桃媚春阳。刚柔既殊性,艳冶宁联芳。

画工未必知物理,强写清标伴妍美。气味原来自不同,枝柯讵肯轻相倚。

翛然凤尾静且幽,下视靡蔓皆庸流。贞姿岂作俗花友,直节终非凡卉俦。

回首韶华易枯槁,雨折风飘委泥潦。憔悴空怜曩日荣,妖娆宁复前时好。

此君依旧挺长竿,四季皆宜夏更寒。万紫千红零落尽,青青还与报平安。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心知一字不堪煮,矻矻穷年黄卷中。
食粥由来未为过,储瓶况乃嗟屡空。
令君好贤媲韩愈,贱子受赐惭卢仝。
春水从教绕舍北,痴儿不复啼门东。
迅风激高云,朔雁正南翔。
良友在长安,寄我诗数行。
恍闻渐离筑,忽洒燕山霜。
肝胆两相照,然诺安能忘。
结辔尔优游,块处吾傍徨。
久挟三千牍,不共侏儒囊。
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
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野寺依江渚,长江接寺垣。晚潮平绕郭,落日正当门。

水驿渔镫细,僧寮古佛尊。遥山盘一塔,铃语月黄昏。

马困炎天蛮岭路,棹冲秋雾瘴江流。
辛勤为国亲求病,百越中无不治州。

沙河市头黄叶飞,沙河道上行人稀。天阴古冢狐狸出,雪满霜田雁鹜肥。

百钱鲁酒足供醉,十岁奚儿能打围。别家三月不得信,关塞萧条何日归。

采壶中,凝日月。片饷工夫,锻炼无休歇。满岸芦花白如雪。丹蕊飞来,教我如何说。道无明,真一诀。得也第庐,自在闲守拙。直待鹤来方外接。白日飞升,有分朝金阙。

叠巘障南国,攒峰顶半空。朝昏长见日,晴晦预知风。

树蘖千年在,岚光四面通。名山今日睹,奇秀两无穷。

柳絮纷纷飞满天,居然三白兆丰年。耕牛食尽耕夫散,谁种临溪万顷田。

东北风吹大庾岭,西南日映小寒天。

岩石苔封蝌蚪文,秦皇坞外未曾焚。若教世世常能读,何处青山不出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