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
此诗首先以第三者的眼光描绘采莲女,继开头纯客观的描写以描写与之直接对话,使“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其中,首二句只写采莲女的穿着打扮而不作肖像描绘,于描写穿着中点出其身处的地点,使一个可爱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着二句以设问的形式作为过渡,转而采用与采莲女亲切对话的形式:前句是用一个假设中的人物的问话,后句则采莲女的回答。紧接着的“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四句又改用第一人称来描写,直接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情感,是主人公思“君”心境的自我剖露。其中,“辽西”与“江南”的对比突出了采莲女与“君”地理上相隔之遥远;“欲寄”则透出采莲女难以言说的一往深情。
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重在抒情,从不同角度着笔,描写角度虽几经改换,表现了多次顿挫,却极为自然,毫不生硬,显示了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而采莲女的情感完全由眼前景、手中物触发,情由景生,触景生情,情意绵绵,意味深长,双关手法的采用更使得诗中表现的情感显得深沉、含蓄、细腻。
江云万片落胡床,斗酒高吟明月光。一自逢君出玄草,满天霜色似华阳。
玉立簪缨底,平生耻自媒。次山初漫仕,元亮即归来。
竟老金闺籍,虚缠蕙帐哀。盛名知不朽,妙语写琼瑰。
蔡家笔法擅今古,楷书尤誇荔支谱。后来谁笔最通神,要与渠伊为伴侣。
只今书学贵瘦硬,弟子员阙谁可补。君持此几要投人,字画不工那得取。
山人俗书如俗马,骨少肉多今不数。当君此赠恐不堪,大似无功飨盐虎。
新诗继作苦难和,只赏君房妙言语。嗟予老矣亦懒书,留与儿曹写时雨。
闽南荔子熟,问客倘能来。暂为诸生屈,宁伤独茂才?
云飞绝寒落,雨过行平台。赋就新诗别,扁舟且莫催。
买得溪头一叶船,去留无系总悠然。不惟画本输摩诘,更有诗材属惠连。
新样衣衫时样鬟,慈云寺里正清闲。荷花未放游人少,悄语渔船到惠山。
春云乱漠漠,春草碧萋萋。我始至前村,竹根鸣午鸡。
是维二月初,万生咸已齐。人情同念旧,别久见未迷。
走视太史公,簪笔入金闺。岂闻去年水,飘荡家无栖。
辛苦留性命,还归理故蹊。虽无完庐室,幸庇旧锄犁。
闻此痛五中,热泪千行啼。骨肉几不全,功名何足稽。
死当狐首丘,生当龟曳泥。黄昏忽细雨,孤镫照凄迷。
叩门欣弟归,赤脚踏水泥。始知仲已远,或到武昌西。
叔壮颇复锐,季长与我齐。狂喜出赊酒,夜久满瓶携。
嗔我问生事,杯进不容稽。人生固有穷,但恐制行低。
齐人饕富贵,羞死妾与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