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句写诗人年轻时落拓不羁、以酒为伴的潇洒生涯。诗人暗用毕卓的典故,说自己十多年来,常常乘着扁舟载着美酒,自由自在地泛舟漂流,在酒的世界里如同毕卓那样,忘忧忘返,觉得万事皆空。用十年的青春岁月来与酒相伴,真算得上不辜负酒神。这里的“觥”、“公”同音双关,由“觥”到“公”的转换见出诗人对酒的赞颂,酒以其忘忧解忧而成了诗人的友人、恩人。由此也暗寓着诗人在多年来郁郁不得志、借酒浇愁的真实生活状态。
后两句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情的洒脱。诗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了,斜卧在禅床边,品着僧人献上的清茶,见煮茶的袅袅轻烟盘旋在微风中,此刻的闲情与安逸惬意飘然。可能是诗人借清茶一杯以消酒渴,也可能是晚年因体衰而不能多饮聊且以茶代酒,或是因茶而思酒,但这两句所透露出来的清幽境界和旷达情思,韵味深长。诗人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青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
全诗通过酒与茶两种境界的对比描写,深蕴着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年轻时的风流放浪以及壮志难酬,全在“觥船”、“青春”等语句中体现出来;而今清静禅院中的“禅榻”、“茶烟”所引发的万般感慨,如同萦绕于落花风中的茶烟一样散去无踪。这首诗中包含着对年华老去时的感念与豁达、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全诗洒落而不见其辛酸。
三百年中画第一,天趣横流腕閒出。弟子尚作文徵明,先生自入董源室。
长卷大树为者难,屈伸神鬼开云关。忽移拔地风霆閒,纸上已作千年斑。
常熟萧梁七星桧,七株今尚三株在。一株横空偃圆盖,二株曾遭雷火焚,直干依然挺灵怪。
海气沉霾古观中,行人太息虞山外。徵君携客游观之,自从图成复写诗。
岂徒草木生颜色,谈笑风流皆可思。吾家乃在舒州住,未过镇江东一步。
曾闻此桧不曾逢,却忆江帆建康路。壬申之岁给事园,往看六朝之松树。
长鬣上激虬龙呜,蜷身下作狻犀怒。江寒浪涌排风烟,日落天空走云雾。
此松此桧遥相望,神物而今松独亡。樵薪荆棘谁当念,寂寞岩阿亦可伤。
人閒贵贱诚难测,且展烟霞吐胸臆。作画看山终此身,富贵不以离其亲。
已逢洪治升平日,更作东吴偃卧人。古树江南春复春,可怜轮辙尽劳薪。
世閒诗画犹馀事,令我长思真逸民。
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德人一题品,愈觉风味高。
雕笼小鸟两眉弯。谁为描远山。好音缥缈落檐前。
空堂成碧山。
低格磔,碎闲关。新声李义山。听鹂携酒送春闲。何时少室山。
海棠半拆银烛辉,春愁且莫剪春衣。下阶立得花阴没,如此月明人未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