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左袂 一作: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注释

路:应为“终”之误。

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

中天:半空。摧:摧折。

馀风:遗风。激:激荡、激励。万世:千秋万世。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挂:喻腐朽势力阻挠。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左袂,即左袖。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赏析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然而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当年。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谁忆颜生穷巷里,能劳马迹破春苔。忽看童子扫花处,
始愧夕郎题凤来。斜景适随诗兴尽,好风才送珮声回。
岂无鸡黍期他日,惜此残春阻绿杯。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待次吴陵邑,身修道日章。兰陔留古郡,花县得邻乡。

未即抟扶上,端嫌代斲伤。萧閒文墨外,乐趣问濠梁。

尺书覼缕写衷诚,大面山前两日程。
黄独润含岩谷味,清诗吟作涧泉声。
灰心久已安枯寂,月指何劳借发明。
更与草庵求扁榜,太虚底处强安名。
行行西复西,稍喜市声静。
征夫指前路,望望梅花岭。
淡烟鸡犬村,落日牛羊径。
忽见荷锄人,唤起归田兴。
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
微坳著新月,耸翠带余霞。
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
小亭相对好,莫放行丛遮。

万里清光绝点尘,别来经岁镇如新。恨居平地去天远,喜上高台与月亲。

正好赏心拚酩酊,不堪怀古倍酸辛。向来登此知何限,传到如今有几人。

聚散何如水上沤,君行朔漠我东州。三年风雨同为客,一日江湖各问舟。

古木残阳栖短景,清琴凉月照高秋。燕山驿路四千里,归梦还能到此不。

一柱标南纪,神功自断鳌。寒过岣嵝远,势敌祝融高。

异鸟流清响,神镫见白毫。危颠可观日,夜涌海东涛。

秋色澄空碧霄远,蓐收气肃寒云捲。数声嘹唳天外来,低落平沙水清浅。

羽毛独尔知随阳,岂为饥肠怀稻粱。衔芦不烦避矰缴,解网今已同商汤。

平郊迤逦面水城,古树蓊郁罗园亭。夕烟朝霞递起灭,锦画石屏纷隐明。

玩芳凭栏眼自醉,挹秀扪苔他不营。何须别向觅方外,这里却是真蓬瀛。

春云布温夜,幽草抱寒心。念此谷风远,相思江汉深。

孤踪渺无际,湘月有遗音。归计如何得,天涯老病侵。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辞尊酒暂相留。弟兄聚散云边雁,
踪迹浮沉水上鸥。千里好山青入楚,几家深树碧藏楼。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风尘今老矣,且乐我箪瓢。医学传三世,恩波沐五朝。

襟怀常落落,心境自嚣嚣。春日浑无事,吟成信手钞。

梨花春掩,小庭幽、怎地春光难售。飞雪漫随风荡漾,还似冬残时候。

杏脸娇含,柳眉愁蹙,妆点溪山瘦。瑶台月下,尽教独自消受。

追忆放鹤亭边,灞桥驴上,风景依然旧。碎玉声声寒欲诉,是处珠悬檐溜。

小阁焚香,茶烟一缕,图史娱清昼。立来久矣,窗前忽讶君叩。

采桑子,采桑子,
朝去采桑日已曙,暮去采桑云桑雨。
桑叶郁茂寒露眉,桑枝屈曲勾破衣。
大妇年年忧蚕饥,小妇忙忙催叶归。
东邻女,对西邻。
道蚕眠起较迟早,已觉官吏促早缲。
新丝二月已卖了,卖了新丝更栽桑。
桑栽还似去年长,岂知城中花压墙。
朱楼旭日映红妆,不识桑树有罗裳。
竹巷松门堆白沙。老农犹指相君家。
林塘卜筑今谁问,谱牒名流空自嗟。
万簇晴山开玉案,一溪春水满晴沙。
如如方解说,此说若为通。
戳瞎摩醯眼,掀翻宇宙空。
枯柴聊作用,活火展家风。
去去休言别,智音一笑同。
识得一,万事毕。
佛法颺在它方,世法拈靠一壁。
有问奇特因缘,立秋已过五日。

今夜僧庐雨,畴怜万里人。关山渺难越,灯火俨相亲。

凄入征裳夕,飘愁梦瓦春。杏花将信息,应为洗荒尘。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