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所写的丝纶阁、钟鼓楼,既表现了宫廷的特色,也指出了诗人“独坐”的原因是正在宫中值班。黄昏的皇宫是一个寂静的世界,令人感到沉闷而百无聊赖,仿佛时间的流逝也变得缓慢。但是按照规矩,值班的官员不能四下走动,这更将诗人困在了一个相对局促的环境里。在诗中所描绘的这一天,诗人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公务,只有看看鲜花,听听刻漏声,打发着这空虚无聊的时光,等待着“下班”时间的到来。在这首诗中,诗人隐约地表达出了对自己所从事的枯燥工作的失望,并通过对宫廷环境的描写,影射了当时沉闷的政治气氛,进而表达了对此的不满。
“独坐黄昏谁为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的诗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这样不乏幽默的语言,对自己寂寞的心情加以安慰,也嘲讽了宫廷生活的空虚无聊。一个“对”字,描绘出了诗人与花“相看两不厌”的情景,将诗人独自一人、无人相伴的情景烘托得更加生动,也将诗人闲坐无所事事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传神,使诗句更有情趣,充分地展现了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全诗描写诗人当值丝纶阁,因无事闲坐而觉得刻漏声长,因寂寞无伴而端详紫薇花,又因端详紫薇花而感到更加寂寞,字句浅白、叙事清晰、说理明白,这正是白诗最大的特点。
如果将这首诗与周必大的《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洪咨夔的《直玉堂作》加以比较就会发现,都写了宫禁的静穆以衬托皇宫的庄严,都写了紫薇花以突出翰林院、中书省的工作性质,都表达了几分得意之情,以显示受到皇帝的恩宠是很荣耀的事。则此类诗的写作缺乏创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首诗一题《直中书省》。“中书省”是朝廷处理政务,代皇帝拟订诏令的机构。因为省中多植紫薇,曾改名为紫薇省。白居易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十月任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此诗当作于长庆二年中白居易在中书舍人任上紫薇花开的日子。
绝顶春风早。见无边、红英绛萼,满枝花好。枝上黄鹏飞过处,认取重来路杳。
此寂寂、洞天谁到。十二栏干人倚遍,衬云容山色真容貌。
启窗户,对清照。
月华乍吐东山小。淡银河、流云几缕,疏星多少。翠被难禁春宵冷,况值游仙梦了。
尚残烛、灯花袅袅。不是管弦歌舞地,更何须蜀锦花缠帽。
晨雾敛,世间晓。
墙根啁啾百鸟闹,最爱乳鸠来唤晴。日永春闲深院落,渠能便当管弦声。
月华圆,人面隔,彩凤堕双翼。深锁寒簧,目断画屏隙。
者番药鼎沈烟,香篝驻火,恁梦也、影儿难觅。
苦相忆。飞来锦字云笺,摺罢又重摺。天外青鸾,密遣递消息。
为言客里金空,愁边人瘦,且莫醉、苏台春色。
皇华遣使见成周,直指巡行汉礼优。岂意非才登此选,共知渊虑遍南州。
严乡公论应多忝,乌鸟私情得少酬。万里举头天只尺,能忘珥笔侍前旒。
双舄凌风海上山,空中楼阁有无间。清秋击鼓冯夷舞,白日弄珠神女还。
淡淡云霞悬宝地,泠泠钟磬出人寰。尘心自觉销来尽,共拟移尊更一扳。
浊世日多闻,死趣闻者稀。观槿死里来,说死殊新奇。
破地富贵花,揭天战门旗。死博有胜负,死党多是非。
是非从云云,保些蛾眉姬。所见甚明白,所处堪盘嬉。
理失忽难久,志得终空归。鬼手不妄取,还君老与衰。
君手即鬼手,来往无一持。因之识至道,仰叹天公慈。
天公终非慈,不死夸夺儿。死之更使癌,世难当稍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