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打开书箱见你生前书信,不由使我热泪洒在胸前。
置身坟墓你该多么孤寂,门庭萧条依然留在世问。
想那当日你我搜奇猎胜,登山临水吟咏多少诗篇。
南浦之下同把轻舟荡起,西江之上共把明月赏玩。
天南地北你我多次远别,从生到死彼此情意缠绵。
你的坟墓如今竟在何处,人间万事不过如此这般。
高高晋山仍然耸立世上,我的故友却已葬身九泉。
为友生前常常官微禄薄,为友死后家计贫困不堪。
妻子儿女相隔多么遥远,更无一个弟兄在你身边。
多次上书历尽艰难苦辛,身居微职常常自笑自惭。
青云之路本已即将登上,谁料白日忽然落下西山。
如今只剩身后一点清名,空在世上远处近处流传。
注释
梁九:即梁洽。排行第九。古人常以其族中排名称呼其人。
箧(qiè):小箱子。
臆:胸。
夜台:墓穴。陆机《挽歌》:“送子长夜台。”李周瀚注:“坟墓一闭无复见明,故云长夜台。后人称夜台本此。”
子云居:指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故居。
畴(chóu)昔:往昔。
贪:嗜好。
灵奇:神奇。这里指自然景观。
契阔:离合,聚散。《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
绸缪(móu):缠绵。《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
九原:九泉、地下。
嵯(cuó)峨:山势高峻。
十上:数次上书。十:言其多。
青云:《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对范雎说:“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后世因以青云喻高位。
白日忽先尽:喻人死。
无远近:无论远近,到处。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言诗人睹物思人,次六句追忆与亡友生前的情谊,以下几句叙述亡友生平之事。这首诗通过对亡友梁九少府一生落拓不遇、不幸早夭的叙述,和对彼此生前深厚交谊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极为沉痛哀悼的感情。这篇哭亡友之作,在往事的叙述中间有悲伤的叹息,悲肠九转,一唱三叹,写得沉痛深挚,语言虽然质朴浅显,然内涵醇厚。

  开篇四句,以睹物思人写起。“开箧”见书,说明二人交情深厚。而见“书”思人,愈增哀痛,因此感情无法控制而猛烈迸发出来,不禁悲泪滂沱,湿透胸臆。既紧切题目的“哭”字,又渲染出一种极为悲哀的气氛笼罩全诗,确立了一个“悲”的感情基调。“夜台”即坟墓。“子云居”指扬雄的故居。据《汉书·扬雄传》:“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扬在河、汾之间,汉为河东郡扬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这里一语双关,既点出梁九的墓地在扬雄的祖籍晋地,又暗示出亡友生前门庭萧条,生活清苦,有如扬雄。这两句不写诗人感到挚友亡殁而寂寞,生死茫茫而怅惘,却想象坟墓中亡友的“寂寞,”更显出感情的深婉动人。

  紧接着六句,以“畴昔”二字引出对生前交游的追忆追忆当年,贪自然之“灵奇”,共“登临”而赋诗;游“南浦”而同舟,泛“西江”而玩月”(南浦、西江均在今武昌一带);虽勤苦(“契阔”即勤苦)多远别,但情深而缠绵(“绸缪”即缠绵)。两联细描高度概括了他们二人相处的欢乐,交情的亲密,乃至生死不渝。这既是对前面“泪沾臆”的补充说明,又反衬出痛失故友的巨大悲伤。

  “九原”(即九泉)以下四句,先以“即何处”领起:意思是:亡友不知在何处?人间“万事”都是如此渺茫难求,只有“晋山”(指太行山)高耸入云,而梁九少府却深居于九泉!以自然的永恒,反衬出人生的无常,流露出对梁九少府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和人世不平的愤怨。

  “常时禄且薄”以下,主要通过叙述梁九少府的生平,委婉揭示出当时社会对贤士的排斥和压抑,将哀伤之情抒发得更为深婉诚挚。生前“禄薄”,死后更为“贫困”;妻子远离他乡,又无弟兄扶持。描述梁九生前死后家计的贫寒孤寂,其惨痛之状犹如雪上加霜。最后六句,再写他生前仕途的坎坷:曾“十上”奏疏,“苦辛”国事,但不为所纳。长期身居微官,沉沦下僚,令人悲愤不平。“青云”(喻高官显位)虽有可致之期,但不幸却如“白日”西沉,早离人世。如今虽有清名“空留”人世,为“远近”所晓,但大志未展,功业未成,实是徒有虚名,于“实”无补。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此诗感情极为深婉绵长,个中原因固然应归于梁九少府的一生确系“命途多舛”,催人泪下,更为重要的是,写梁九的一生所历,实际也是诗人遭际的写照。高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但蹉跎半生,到处碰壁,甚至“求丐取给”(《旧唐书·高适传》)。因此在“哭”亡友的同时,不由得联想到自身的困顿,自然有切肤之痛,故感情格外酸楚动人。通篇以痛哭为诗,首先从睹物思人写起,“哭”字领起全篇。然后追叙生前相处的欢乐,接着“九原”以下四句议论,对梁九的不幸深为同情,对社会的不平,悲愤难禁。然后再叙写他生前死后家计的贫苦冷寂,一生仕途的坎坷不平和英年早逝,寄寓了深深的慨叹和惋惜。最后两句再转入议论,以实绩与“空”名对比,将哀伤之情抒写得更为深沉绵长。

创作背景

  梁洽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登进士第,两三年后死于山东单父县尉任上,死时仅三十几岁。他与诗人曾同游长江两岸,友情深笃,所以诗人听到他死亡的消息后,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诗。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麦径萦纡缩寄蜗,传呼惊倒望前牙。能忘特进群公表,来访寻常百姓家。

草市波喧腾骑竹,柴门路隘簇鞍花。屏窥不信雌同甲,为倍高明两鬓萧。

红落胭脂井,香埋绛缕纱。诗人工掞藻,吾命属渠花。

心呕犹堪思,山颓尚念赊。吟残命官里,醉倒玉皇家。

愈愿偿春酒,郊迷择婿车。江头颠欲死,已办鬓生华。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半依岩岫倚云端,独上亭亭耐岁寒。
一事颇为情节累,秦时曾作大夫官。
野旷天清落日黄,西风衰草白茫茫。
停骖四望行人绝,一片寒云逐雁行。
过雨璇空湿。浩秋香、光浮桂菊,晓风吹入。柳系牙樯应小驻,草草还成胜集。又追趁、牡车原隰。照座玉人风骨耸,想胸蟠、蕊阙琳琅笈。真作者,世难及。
远山云雾工开翕。共朱阑徙倚,总好锦囊收拾。老我只今才思涩,知二争如知十。戛金缕、檀敲休急。访古夷犹行八境,忆朝阳、鸣凤台端立。笔也醉,砚池吸。
只应初剖判,便有斯江水。
于今知几时,东流犹瀰瀰。
榕阴绿满驿程边,驻马难寻旧圣贤。
只有好山横回野,不论朝暮带轻烟。

玉削云边紫石冈,天风吹瀑下云庄。行行携客寻诗去,浓把茶煎当菊觞。

几度驱车上京国,五更归梦绕云林。丹炉火伏虎书卧,石钵云寒龙夜吟。

积雪生暮寒,幽禽在空谷。夜来忽惊飞,翩翩度疏竹。

拥衣坐方床,呼儿秉明烛。念彼远游人,何由慰衷曲。

贵馆居金谷,关扃隔藁街。冀君见果顾,郊间光景佳。

春游秣陵涉夏还,船头初见九华山。乍起云烟碧窗外,忽生金彩夕阳间。

玉幢字隐仙书古,石扇苔青洞府閒。安得山东李太白,共看山色弄潺湲。

建章宫阙漏沈沈,翠辇春游接上林。未识嫦娥天上乐,广寒丹树五云深。

愁霖不肯已,阴结弥二旬。
吾游欲及时,秉烛出城门。
泛泛一画舫,密坐环亲宾。
爽气忽侵袂,重云稍逡巡。
俄顷万里晴,鬼魅伏清晨。
日光溜水态,照灼无涯垠。
轻烟缅以没,微风飚然振。
菰蒲动幽响,拨刺惊潜鳞。
浮沈戏鸥鹭,荡漾开萍苹。
榜人发欋歌,渔翁理罾缗。
激越自成态,潇洒何其真。
清辉不可状,野思徒纷纭。
弭棹山之阿,行行问吾民。
莓苔粘侧迳,马足绝纤尘。
青谿曲折度,茅屋经过频。
川涂斗开阔,夷路夹松筠。
右转耸云构,广降砻翠珉。
佛殿烁金碧,标榜自玉宸。
脩廊盘磴道,等级华堂新。
最后敞高阁,扃藏帝室珍。
冥心一薰拂,璨璨罗星辰。
大哉三圣笔,天纵妙入神。
名家数几百,较古谁为邻。
山头见塔影,树杪排嶙峋。
直上遽登造,爱奇忘艰辛。
秋容媚虚旷,蔼蔼扬奇芬。
群峰出圭角,万象皆缕陈。
森爽翠欲滴,苍茫寒袭人。
远心穷碧海,逸兴凌高旻。
踌躇下烟麓,盼眄行复询。
僧言王右军,遗蹟永和春。
兰亭有曩基,墨池含漪沦。
书室閟灵像,五亭馀圆囷。
次第与探历,毕景颐厥因。
简累脱纷滓,遗荣终幅巾。
逍遥自得场,此节固离伦。
愤耻以寄傲,则非吾所遵。
凉飚拂脩竹,暮霭起长津。
缨佩顾为忝,城郭宜尔亲。
回首已遥碧,怳然尘世分。
三尺精灵夜吐辉,曾闻天上化龙飞。
千金空落英雄手,不断人间是与非。

涤斋恂恂然,依野云以居。画笔日在手,风雨栖蓬庐。

素人每嘲之,头低口嗫嚅。严画拙以古,黄画秀而腴。

每见涤斋笔,辄叹其弗如。奚君自杭州,寄我尺素书。

点染西湖山,谓即诗龛图。图尾题断句,已是三年余。

悬我粉墙上,吾客皆踌躇。涤斋欻起草,摇笔龙蛇趋。

素人与野云,写石兼竹梧。严黄但任笔,意到神清腴。

譬如将三军,自先握中枢。我从壁上观,叉手空嗟呀。

七十年来鬓已皤,挂冠神武欲如何。传家有子登龙去,高卧无人问字过。

宦海风波知己少,故园松菊惬情多。人生莫惜十分饮,须信光阴一掷梭。

障子学芙蓉,僧归云几重。西来留白马,东去拱苍龙。

松锁千林翠,山藏满寺钟。却嫌香积水,流出世人逢。

凉蟾窥户天雨霜,草木黄落雁南翔。所思远道黄可见,何以遗我球琳琅。

南朝令仆儿戏耳,文字翩翩差可喜。缺碑盘木昔所嗟,丹青黄渝今复尔。

忆昨将车钟阜侧,过江名士多于鲫。酒酣说剑无留行,念君纵横埽破墨。

严飙飒飒违清尊,芰荷落尽风漪痕。青山一发江南路,我亦凄神虞道园。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