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

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

移动其优势兵力迅速如闪电,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

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

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彻底消灭。

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

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

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

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才深感自慰。

注释

薛举:隋末地方割据势力的头目之一。他控制了陕甘交界的地区,号称西秦霸王。

提戈(gē):拿起武器。

仗节:有符节可持。节,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太宗于击薛举时已封为秦国公,已执掌了军权。

与:一作“比”。

移锋:移动其优势兵力。锋,兵器的尖端,引申为尖锐犀利。

惊电起:喻行动之迅速如闪电。

长河:大河。

决:冲破堤岸。

营碎:军营被攻破。碎,破。

落星:比喻名人的死亡。

阵卷:阵地被席卷。

横云:横列的众多的敌兵。云,在这里比喻敌兵之多。

氛:预示灾祸的凶气。《国语·楚上》:“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注:“凶气为氛,吉气为祥。”

沴(lì):即“沴气”。灾害不祥之气。

鲸鲵(ní):即“鲸”。比喻为凶恶之敌。曹冏《六代论》:“扫除凶逆,剪灭鲸鲵。”

于兹:现在。

俯:俯视。

原:宽阔平坦之地。在这里指战场。《尔雅·释地》:“广平日原。”

属目:注目。

驻(zhù):停留,停下来。

华轩:指贵人乘坐的车子。

沉沙:指战后被沙土埋没的兵器。

故迹:指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痕迹。

减灶(zào):战国时,魏将庞涓攻韩,齐将田忌、孙膑率师攻魏救韩。孙膑以魏军一向恃勇轻敌,因于进军时故意逐日减少宿营地的灶数,表示士卒逃亡,军无斗志,引诱魏军来追,而于马陵道设伏兵以待。庞涓果中计,追至马陵道遇伏,大败,庞涓阵亡(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抱:一作“拖”。

世途:人世的道路。

亟(jí):屡。

流易:变化,移动不定。

人事:人世上的各种事情。

踪:踪迹。

抚躬(gōng):抚摸着身体。

自适:自感惬意。适,惬意,高兴。

赏析

  这首诗一共二十句,可以分两大段,前十句为第一大段,后十句为第二大段。前十句回忆往昔扫灭薛举的征战,追述了作者当年满怀壮气,仗节破敌,“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后十句描述李世民即位后暂停华轩,瞩目俯视旧日战地的情景。这首诗雄放宏拔,颇见动感与力度。

  第一大段是描写诗人当年的英姿豪气和与薛军激战的情形。

  前四句:“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诗人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

  后六句:“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诗人以一系列新颖的意象来作比喻:唐军在征战之时,其锋芒所向,有如惊电骤起,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彻底消灭。在这六句中,诗人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一气直下,势如破竹,具有雷霆万钧之力。

  第二大段写重过战地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诗人来到扶风战场,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这四句正是他所看到的场景。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看不出什么迹象了,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减灶”,语出《史记·孙子传》,齐将孙膑用增兵减灶的计谋,以示兵力虚弱,诱魏将庞涓进入包围圈,将其歼灭。这里的“减灶”,实指军灶,同时也补足了上一段对战争的描写:不仅有战场上的力的明争,而且有帷幄中的智的暗斗。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那中原上的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远处的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才深感自慰。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为了表达“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的感叹,作者在前后两大段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对比,篇首,作者提戈仗节,生龙活虎,是雄姿英发的少年,而篇末感喟世途流易,人事沧桑,则显然已渐入老成。其次是环境的对比,当初激战时有如电起河决,星沉云裂,一派剧烈动荡之势,而驻轩属目时,却是故迹沉沙,水净莲昏,一片安谧宁静气氛了,动静之间,对比十分强烈。第三,由此而引出了情绪上的对比,前一段意气昂扬,雄伟奔放,真有不可一世柏壮志豪情,而后一段则显得雍容稳健,深沉凝重,在胜利的自豪中,掺和着一种因为时光易逝的淡淡的哀愁。这些前后不同的变化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使得诗思更为深厚,耐人寻味。

  这首诗在形式上也自有其特点。除开始二句和结尾二句为散句外,中间全是一对一对的联句,排叠而下,很象后来的排律,不过平仄不合粘对原则罢了。它在语言的工整和词性的对偶上,继承了齐梁诗的特点,为唐诗逐步向排律发展,起了首开风气的作用,是一种创造中的探索。

创作背景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趁机角逐。公元六一七年夏天,李渊与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迅速南下、西进,于十一月占领隋朝首都长安,控制了渭水流域。当时,敌对的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占据甘肃,称秦帝,先都兰州,后迁天水,有兵号称三十万。薛举趁李渊初进长安,立足未稳之机,即派薛仁杲率兵攻打长安西路要塞扶风。当此之际,李世民毅然请缨杀敌,扶风一仗,使薛仁杲望风披靡。第二年(618年)薛举病死,李世民继续进攻,于折樜城大破薛军,薛仁杲投降,甘肃并入唐境。这次与薛举之战,是新兴的唐政权剪除异己,统一天下的最初的重要战役,这一战的胜利,为以后扫平占据山西北部的刘武周、割据河南的王世充、占有两湖的肖铣等军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首诗就是在天下太平之后,作者重经殊死决战之地,对于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役的追忆,和对于眼前景物感慨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猜你喜欢
鸦轧齐桡,□冬叠鼓。浮骖晚下金牛渚。莫愁应自有愁时,篷窗今夜潇潇雨。
杜若芳洲。芙蓉别浦。依依艳笑逢迎处。随潮风自石城来,潮回好寄人传语。
二月春风澹荡时,旅人虚对海棠梨。
不如寄与星郎去,想得朝回正画眉。
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
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天王有万国,抚治不能遍。百僚分所司,控制倚方面。

旬宣贵浃洽,付托属隆眷。易置苟无恒,勤怠朝夕变。

自非勃氏俦,何官匪邮传。矧兹世多故,军府希閒宴。

戎机一以失,蚁穴偾台殿。公庭委旧事,书牍呈新选。

来者且迟迟,在者同秋燕。偷安待日至,退托从私便。

奸贪遂乘隙,民病孰与唁。大臣国柱石,忧喜相连缠。

反躬既遗阙,何以率州县?寄与要津人,有舌未宜咽。

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

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

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

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

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

素书无准,素书无准。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

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

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

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

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黄花无分,丹萸几人。

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长蛇东来饥而贪,我欲斩之力不堪。坐令闾井歧商参,故居缥渺海色蓝。

羁栖复筑山中庵,此身乃虱江城南。今夕何夕陈酒果,一家分照围炉火。

海阔山遥定思我,今夕不寐寐应可。东风吹梦云万朵,剑光入海长蛇堕,长啸故山侍亲坐。

龙江波似箭,一夕下邕州。稍转苍梧棹,遂乘南海流。

行歌具区薮,归隐海藏楼。欲问来南录,名山属孟侯。

孔子昔当厄,良以桓魋故。韩信伏胯下,将坛起徒步。

圣贤昔未遇,未免失常度。固知天地宽,出门多龃龉。

贫贱势易陵,动息要衡虑。绨袍恋故人,进食哀漂母。

小人不及夕,焉知鸿鹄举。桃花倚春风,零落随夜雨。

流萤曳残光,未省羲和驭。君子并松柏,挺干傲寒暑。

昭然揭日星,进与众瞻睹。群儿勤修读,文行师邃古。

莫学小儿辈,啾啾燕雀语。颜渊犯不校,万世共尊许。

孟子善养气,策功不下禹。潢潦无根源,勿用遽歆慕。

吾言可书绅,审思宜在汝。

本是山中客,胡为作远游。风波惊脱险,岩谷喜寻幽。

纸帐寒来煖,僧蔬饱即休。百年如一梦,此外复何求。

去后重来访碧山,当时曾此狎云鬟。伤心流水依然绿,要见桃花如此难。

脱裘聊买西湖醉,村醪乍添新价。远寺藏红,荒汀冻碧,一二闲鸥潇洒。

芦黏絮惹。问鹤氅寻梅,蹇驴谁跨。点缀苍寒,隔烟剩有钓鱼者。

清游更谁领略,浩然凝望眼,幽景难写。秃树琼装,层楼玉耸,除是云林能画。

青山睡也。笑傅粉残妆,夕阳催卸。可惜南屏,晚钟容易打。

溪流转处两三家,落落疏林浅浅沙。
可是小春风物早,檐头一束杜鹃花。
风将好梦到兰亭,惊觉虚檐九子铃。
老眼醒来地着处,倚楼检校树头青。

有鸟曰嘉宾,结意公院深。族类分总总,中有三珍禽。

毛羽白胜雪,哕哕吐奇音。卑尊与贱贵,食宿明素心。

虞罗得之喜,言是世所琛。饲以香稻粒,娇爱轻黄金。

置以白玉樊,鸷鸟不敢侵。行将贡明主,上林逝骎骎。

小鸣天地白,大鸣彻古今。化国汇振德,修能无滞淫。

类此蓬室士,怀美遵丘林。一朝被爵命,照耀岩峦阴。

永言复自爱,野田有遗吟。

海棠开也,问底事悭晴,檐花犹落。可惜风流天不借,都逐闲花浮薄。冷雨难禁,红脂洗脱,天露肤如玉。东风解事,未教飞点吟屋。清晓多谢天公,着晴暾烘透,嫣红重簇。欲谢看来还更好,犹自*芳艳烁。瘦杜无情,老苏有句,未用论凄独。春愁多少,直拚付与春*。

怅然心不乐,万里何悠悠。凌朝憩枉渚,薄暮遵江洲。

君住青门上,我发霸陵头。相思自有处,春风明月楼。

遗簪凋玳瑁,赠绮织鸳鸯。未若华滋树,交枝荡子房。

别前秋已落,别后春更芳。所思不可寄,唯怜盈袖香。

驻车凭险岸,飞盖历平湖。菊寒花稍发,莲秋叶渐枯。

向浦低行雁,排空转噪乌。若将君共赏,何处减城隅。

琴拂虞薰,月裁班扇,麦秋槐夏清和。_变琅玕,绛榴细蹙香罗。绿云初展圆荷。见金鳞、戏跃清波。山丹舒艳,葵花映日,萱草成窠。
浮云富贵,出处无心,好天风月,如意偏多。用晏元献公幕府王君玉事。功名事业,壮怀岂肯蹉跎。待拥雕戈。洗胡尘、须挽天河。醉挥毫,知音为我,发兴高歌。

洛浦遗踪后,盈盈出水妍。幽香微动处,冰雪冱寒天。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