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句“人生只合梁园住”,是模仿唐人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纵游淮南》)的故作奇语。接着,以“几个白头父”的闲谈和回忆,来支持这一结论。这其实就同唐诗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样,表面上是抚今追昔,实质上却充满了年光飞逝的沧桑之感。
上片出现了“胭脂坡”的地名,这原是唐代长安城中的一处所在。作者移入“夷门”,正是为了影射出此地在北宋时期作为全国都城的事实。同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曲中强调“他家五辈风流”,这“风流”无疑是属于宋代汴京的全盛时期。换句话说:“白头父”们是在演说和追念前朝,他们虽不是遗民,但父祖辈对于故国的爱国情感却一代代传了下来。这在元代是忌讳的,所以曲中的“快活煞”三字,只是作者使用的障眼法。
白头父谈话的主题是“说宣和”,而且着眼于其时的“锦片繁华”。作为具有典型性的例证表现,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观灯。北宋汴京的元宵灯市,是天下闻名的,其时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金吾不禁,连大内前的御街,也任由百姓和行人来往观赏。“辇路”、“马行街”、“州桥”、“相国寺”……“白头父”们如数家珍,表现出强烈的缅怀和神往。“宣和”是“靖康”前的年号,也就是宋徽宗在禅位做太上皇前的最后几年,下距北宋的灭亡已近在咫尺。老父们对他荒政失国的过失未予责备,却津津乐道他在元宵灯节的与民同乐,并以此作为“人生只合梁园住”的一则论据,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汉族百姓的民族情绪。“锦片繁华”在作者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诗人“夷门怀古”的用意与心情,可以想见。
大师将毋永嘉僧,画松往往松飞腾。梦中吞龙知几百,吐为松树有神冯。
狂来倒吸歙溪酒,醉中鳞甲出两肘。黄山诸松最奇怪,秃笔扫来无不有。
此图十株皆逼真,尺蠖盘回苦不伸。千态万状在枝干,多横少直争轮囷。
日挥双管走奇鬼,一为生枝一枯蘖。拂水藤缠夜叉臂,凌霄花结灵鼠尾。
针芒一一如铁攒,中有风雨驱惊湍。阴森已过毕庶子,劲挺绝胜蒋长源。
大师画手老无敌,因我爱松费笔力。他时我向黄山行,偃盖株株应遍识。
会当再拜卧龙松,十旬坐卧当卧龙。剪取生绢长一丈,乞师图取归南禺。
昔领豫章节,曾看五老峰。今宵直鸾掖,犹梦青芙蓉。
丘壑诗中见,云烟画里逢。浔阳数千里,展卷胜携筇。
折得幽花见似人。沈吟无语不胜春。采香径里袜生尘。
浓绿正迷湘北渚,软红不入宋东邻。一春幽恨几回新。
飞盖出重闉,咫尺城南园。丹甍隐林薄,高馆抗层峦。
藤架环曲栌,槿篱缭疏垣。开芳异金谷,野花何烂漫。
蹑梯缘石磴,旷焉俯平原。浮云敛野色,天地为之宽。
置身百尺上,凭风修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