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读了许多书,以求仕途显达,有益于社会。可是“欲济无舟楫”,仕途上屡受挫折,使他陷入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痛苦中。
第一联“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男儿要有英雄气、不必天天在家读书的景致,在武与文的对照中,明确揭示出全篇主旨,把诗人“儒冠误身”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开闸那样突然迸发出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表现了诗人才大难为用的愤慨心情。这种思想,是由于唐代社会积蕴着浓郁的“英雄”气氛,投笔从戎显然不是诗人的一时激奋之举,而是边塞诗人英雄意识和功名情结长期孕育而产生的结果。
第二联借用《论语》典故,运用概括描写,以旷达的情怀称颂晚辈好勇多才,笔调轻松,感情真挚而又得体。从所用典故来看,告八当为诗人的晚辈。诗人用此诗勉励年轻人从军报国,极具壮逸之气,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理想,具有极强的震撼力量。诗人笔下的主人公,心中充盈着豪荡侠情和肝胆意气。有志男儿凭此足以立功边陲。诗人对豪勇意气的赞美之情,正是盛唐人心绪的真实流露。
第三联承接前面的才气对照,再写两人的不同遭遇。一个“运筹将入幕”,一个“养拙就闲居”,在鲜明的对照中,表达出对告八的鼓励和羡慕,流露出自己不得不隐居的苦情。这对当时人们在儒术之外,还重侠尚武的社会思潮作出了很好的揭示。
末联写诗人借用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的典故,以功成身退互勉,在消积申蕴含着积极和奋发,在隐逸中充满了幻想和期望,又告诫告八必须像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一样,知进知退,切莫贪恋禄位。功成名就之后又双双归卧田园的典故,以抒发诗人对告八必能恃才建功且会功德圆满的信心。这种热切期盼和信心,同样从一个侧面辉映出典型的盛唐面影。
此诗忧而不伤,哀而不怨,虽失意但无苦语,送友人而不见别绪,风格俊爽,颇有韵致。此诗奇句写告八,偶句写自己,句句对照,写得颇有特色。诗中处处闪现着男儿的豪情志节,充溢着一股不同于多婉约情调之宋词的阳刚之气。一方面写告八从军,鼓励他上进;一方面写自己,想求功名后身退。诗中处处照顾到两者的相互关系。最后,以功成身退的“两疏”互勉。写得既真挚而又得体。诗人借送别告八从军,抒发了自己“魏阙心常在修,希求立功成名”的思想,发出了书多无用,功成便退的感慨。
牒宜鸳,媒异鸩。检字得佳谶。记入红笺,暗蘸墨池沈。
愧渠玉气吹兰,花姿写渌,肯供养、衰潘臒沉。
意都审。百番暗试明防,到此复疑甚。恁不瞒侬,侬语敢瞒恁。
预愁黄叶将飘,白云易远,耐不得、两边凄凛。
自昔龙蟠地,前朝此建都。上游浮七泽,沃壤接三吴。
晋宋羞残局,岐丰吐壮图。北巡基并巩,南顾势非孤。
鼠贼凌关辅,妖氛遍海隅。尧城先示变,高寝渐忧芜。
当璧违公论,迎鸾压武夫。新亭刚对泣,狎客已群呼。
刷耻谁尝胆,衔忠欲赐镂。处堂偷宴息,怀鸩作欢娱。
马指移魁柄,蝇营占奥区。通侯竞瓜步,宰相乐秦湖。
故剑倾椒掖,良家进锦襦。春镫翻乐府,花月拥氍毹。
一载朝廷小,千秋涕泪濡。举烽空扰攘,借筋漫含胡。
但倚江波涌,宁知王气殊。中兴旋失鹿,末造遂瞻乌。
偶尔寻双阙,凄然感九衢。祸因门户兆,隙与禁庭俱。
郑袖房帷宠,梁王国土腴。本防煎釜豆,终见委囊珠。
钟阜风尘改,行宫岁月逾。葛公原尽瘁,汉祚适多虞。
莫抱兰成恨,休谈元首迂。燕矶回棹处,沽酒鲙江鲈。
望江柳、万丝飞絮。隔岸谁家,一舟横渡。粉堠遮愁画,桥涵影翠眉妩。
凭肩分付。听不见、销魂语。风断泪花零,定散作、沙头香雨。
人去。问天涯此别,多少短亭荒浦。袜尘未动,帆已挂、暮潮生处。
独自向、小小桃扉,忍回首、苍茫烟树。念惟有今宵,院锁灯昏情苦。
驺衍何堂堂,与人谈九州。彼亦持方柄,圆凿何州投。
诸家顿罗网,探处无人钩。悠悠四千载,此子出一头。
飞蛇腾上屋,铁脚沙中蛑。岂州道羊角,胜于童首虬。
二足既插地,大老施鞭鞧。猖狂亦不贵,庶哉骐骥流。
江河蹈空阔,蓦涧超凡沟。所以龌龊语,孟荀两不收。
真气浩如水,不得同浮沤。墨子矧脱烂,泥土不足抔。
上不为曾参,下亦当黔娄。玆道亦已摈,何须君力摎。
与君不胡越,百岁期同舟。兼旬惜我别,万言致绸缪。
为君覆此著,以当琼琚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