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还写有“雨晴烟晚”。“新月眉弯”,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则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傍晚时分特有的景象。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这两句是说,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情色彩表现得十分强烈。双燕归巢是傍晚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近,通过“双燕飞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是虚则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这两句是说,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过片“黄昏独倚朱阑”一句,是承接“小阁画帘高卷”意脉的。从时间推移上由傍晚写到黄昏,说明她“独倚”的时间是很久的。从情怀寄托上明白写出了闺中少妇的“独倚”,表现了黄昏后的寂寞空虚的心境。这与上片“双燕飞来垂柳院”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此词的“燕归人不归”的怀人主旨。“西南新月眉弯”,是少妇凄凉冷落的“独倚朱阑”时所见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时期所见到的“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那种生机勃勃的热烈场面前后异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独倚朱阑”的少妇,面对高挂在西南夜空的一弯新月,给与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种望月怀人的心理,是闺中少妇面对此景极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末两句是说,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落花风”,是暮春季节所特有的事物,闺中人对此十分敏感。末两句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客观风寒刺激的反应,而是她主观意志的真实流露。时值暮春,春事将尽,绿肥红瘦。她意识到“落花风”吹落了大地的春花,也将吹落她的年华。不免产生红颜易老的感慨。但这种感慨作者写得极为含蓄,用风振罗衣而芳心自警的细节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手法是极为高超的。
这首词写的是传统题材,但我们在诵读时仍觉得清丽可喜,韵味无穷,这不得不叹服作者在构思上的独具匠心和遣词造句上的功力了。
步出城西门,盘回见丘垤。隋家旧宫殿,林际尚明灭。
亡国以荒淫,雷塘乃无穴。吁嗟美人魂,风吹作蝴蝶。
玉颜虽黄埃,遗香托花叶。英雄在白杨,悲啸亦呜咽。
血为萤火飞,雨中光熠熠。地道通峨眉,千里陂陀接。
幽幽一井泉,中有古日月。虚无见玉勾,洞府藏冰雪。
举觞相与倾,慷慨中怀热。茫茫失路中,痛饮诚贤哲。
清斋银烛敞华筵,况值融和二月天。春得一晴花尽放,望连三夕月犹圆。
中心自醉非酬酢,入耳仁声胜管弦。吴下旧交今寂莫,因君重为说当年。
白雉重劳贡越裳,珠崖铜柱效梯航。占星不藉南车指,就日曾观北极光。
杨柳雪飞新传舍,蓼萧露湛古诗章。何须更说珊瑚树,彩笔凌云锦七襄。
镫影新春,蟾远此夜,几家庭院箫管。缓缓轻舁,熟路未妨归晚。
正到门,爆竹烟笼,先照著、玉梅花暖。庭畔。似云阶月地,游仙乍返。
暗数前时赏玩。只第一良宵、姮娥难见。度尽华年,宝马香尘梦远。
怕夜寒、帘隙窥人,湿衫袖、柳梢吟怨。缘浅。想玉人独自,璇宫漏转。
十载相依情性同,一朝死别恨苍穹。前尘似梦难追忆,白日西飞水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