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定山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译文与注释

注释
定山:一名狮子山,在浙江余杭东南。
夙龄:少年,早年。
晚莅:即莅晚。到了晚年时。
标:树立。
置:放置。
倾壁:顷危的峭壁。
归海流:流向大海。漫漫:水无涯际的样子。
浦(pǔ):河流向江海的入口。溅溅:水流急速的样子。
然:通“燃”。
兰杜:兰草和杜若。
怀禄:怀恋禄位。芳荃:香草。
眷言:眷恋。三秀:灵芝,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之可以成仙。
九仙:九类仙人。

赏析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诗人开头说他年轻时候就雅爱高山远壑,晚年又见到了这座奇秀的定山。实际上,沈约此时才五十余岁,这里说“晚莅”,是有意拉长从年轻到老年的时间跨度,以极言自己爱山爱水的至深至切。既是如此,而今又得新睹一座奇秀之山,诗人且惊且喜的兴奋之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所以,首联虽平言浅语,涵意颇丰。诗人对定山的总体印象是“奇”,因而称为“奇山”。

  以下八句,就是围绕这一“奇”字而展开的。首状山之高绝:“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奇峰峻岭,高耸于云水之间,直刺出依天长虹之外。仅此一联,便将定山雄姿写神写活。次写山之险峻:“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悬崖峭壁,或矗起直指长空,或斜立俯视大地,睹之令人目迷神炫;直到极顶绝处,山势才稍展平缓。“孤圆”二字传神,状写出险峻中有平缓、坦畅处见奇兀的绝顶之势。再次则写山下水势:“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此时,诗人视线已转移到山底。只见钱塘江水浩浩荡荡,直赴大海,那奔腾激溅而起的朵朵浪花,欢快跳跃,煞是壮观。山蓄水势,水壮山威,这与绝顶之孤圆一起,都足证定山确实是无处不奇。接下来,诗人把视线从渺远的海口收转回来,静心观赏起了盛开的山花。紫的海棠,红得如火欲燃的山樱,绚丽多彩的颜色,绘写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远壑”、“奇山”的神奇诱惑,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诗人,陶醉了诗人,使他留连忘返,飘飘欲仙。

  所以,最后四句,诗人便由衷地抒发了返归自然理想。兰草、杜若、荃草,是《楚辞》以来诗文中经常引用的物象,用以比喻修诚立行、洁身自好,诗人这里也因承此意。“忘归属兰杜”与“怀禄寄芳荃”虽为工整对句,却暗寓前因后果关系。惟因意属兰杜,憺而忘归,故虽为怀禄做官之人,亦情寄芳草。此联总束写景,并由景中具象征意义的兰杜芳荃,转入抒怀,在章法上显得老到圆熟。最后一联,诗人复由山间芳草,联想到可以服之成仙的三秀灵芝。意欲采而餐之,像何氏九兄弟那样,飘飖远逝,羽化而登仙。三秀由兰杜引出,盖二者都是《楚辞》中常用之芳草名,故生此联想,全不显牵强。全诗在企羡仙境的遐想中结束。

  此诗写景,全是视觉形象,诗人特别注意写出两方面的特色。一是山间形势的“势差”。高至九层云霄,低迄溅溅流水,惊心有倾壁绝顶,悦目有野棠山樱,客观形势的“势差”之大,正与主观感受的“势差”相互映衬,有强烈的对比感。因而,诗篇虽然层层敷衍,步步刻画,但并不生涩呆板,而是气脉贯注,意象万千,有清新、洒脱之感。二是注重色彩描绘。诗虽不长,却五色斑斓,异彩纷陈,彩虹、白云、青山、红樱等,络绎缤纷,恍如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图画,赏心悦目,意绪留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朝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春天,诗人沈约自吏部郎任上出为东阳太守,赴任途中经过定山时有感而作。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你喜欢
千古江山一览间,老瞒於此胆曾寒。
凭高要起乘风志,肯把闲情作鸭栏。
空斋隐几度流光,沪落由来我所长。
枉许是非同喻马,不知书簺两亡羊。
空名更甚浮云薄,代事都无半捶强。
心誓前贤六百石,异时初服返东冈。

独整陈编对北窗,烟云浑欲助凄凉。庭前且使竹交翠,篱下从他菊自黄。

远官只今同旅泊,壮怀谁复问行藏。携壶已失登临便,不待微吟恨夕阳。

草间小虫名促织,夜夜隔窗鸣不息。小儿侧足潜听声,雕笼铁栅闭尔形。

金钱纵斗争相妒,得胜转多扃转固。高秋九月严霜飞,开笼却放枯蔓归。

旧穴无踪故帷去,生死凄凉向何处?

崇宁四年二月吉,臣京奉敕书党籍。首编元祐终元符,所在郡司咸勒石。

大书深刻何煌煌,执政待制分班行。聿从章相初定案,七十三人已滥觞。

子瞻儋州子由雷,分地各就名偏旁。兹更增列三百九,直空人国无留良。

殁者追夺生者窜,并禁子孙仕朝堂。兼有曾持绍述议,亦得附骥分余光。

问胡作此一网计,众正登朝我将弃。遂甘铸铁错竟成,肯令死灰焰重炽。

剪除异己期必尽,威福横行乃无忌。太师原是一魔君,谬托左元仙伯位,龙脑烟浮别院香,鹑羹命贱行厨味。

比邻侍女知避名,天子姻家亲赐醉。回礼南迁诸党人,瘴雨蛮烟葬无地。

穷荒僦屋方坐愁,相府歌钟正得意。岂知公道昭日星,锢之愈力名愈馨。

朝端枉矜九州鼎,天下已诵千佛经,磨砻贞石妙镌刻,翻似为作功德铭。

呜呼权奸所争亦细故,祇此目前富贵具。庸知数十年荣华,不过蜉蝣一旦暮。

何苦抵死仇正人,徒供千载嬉笑怒。冰山他日况崩摧,白头也赴长沙路。

桃花三树诏勒回,东明佛镫黑如雾。一样投荒作逐臣,乘比诸贤多臭腐。

相传星变已毁碑,此碑何以完无亏。想因桂管地僻左,深岩无人施斧椎。

碑阴不镌刻工某,毋乃亦是安民为。沈侯好古拓一纸,铁画银钩坛绝技。

一点金锋虽兆乱,临池功深物秀美。惜哉若亦作清流,故自不减苏黄米。

兰桡十里下横塘,漠漠风撩鬓影凉。野水秋来寒玉净,碧山西去暮云长。

行边黄偃禾栖亩,眼底红酣树饱霜。飞尽落霞新月上,空江渺渺白蘋香。

霜枝凋翠雁横秋,莫倚危楼动旅愁。
菊有清香樽有酒,茱萸不插也风流。

碧磴千盘白石梯,元卿碑版少霞题。晴分极浦毫芒见,雾接层峦咫尺迷。

歌啸直穿烟雨上,家园遥掷雪云西。故人不虑难寻觅,剑气横空有白蜺。

苍莽意所适,驾言东出游。离心不可写,日夕结幽忧。

夙昔秉微尚,厚期无薄酬。浮沈失志气,艰虞集悔尤。

及今未丧宝,黾勉敦前修。逝将息尘虑,长揖归林丘。

梅公山色近庭除,胜日供公几杖余。
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
丹心炯炯元无间,白发星星不用鉏。
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
腊令凝绨三十日,缤纷密雪一复一。
孰云润泽在枯荄,闤闠饿民冻欲死。
死中犹被豺狼食,官车初还城垒未完备。
人家千里无烟火,鸡犬何太怨。
天下恤吾氓,如何连夜瑶花乱。
皎洁既同君子节,沾濡多著小人面。
寒锁侯门见客稀,色迷塞路行商断。
小小细细如尘间,轻轻缓缓成朴簌。
官家不知民馁寒,尽驱牛车盈道载屑玉。
载载欲何之,秘藏深宫以御炎酷。
徒能自卫九重间,岂信车辙血,点点尽是农夫哭。
刀兵残丧后, 满野谁为载白骨。
远戍久乏粮,太仓谁为运红粟。
戎夫尚逆命,扁箱鹿角谁为敌。
士夫困征讨,买花载酒谁为适。
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
依违用事佞上方,犹驱饿民运造化防暑厄。
吾闻躬耕南亩舜之圣,为民吞蝗唐之德。
未闻(土慮)孽苦苍生,相群相党上下为蝥贼。
庙堂食禄不自惭,我为斯民叹息还叹息。
缪致栖鸾叹,频烦荐鹗书。
未能抛斗米,岂不爱吾庐。
与世多乖迕,论才信阔疏。
故人应笑我,早晚遂归欤。
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古木坐禅处,残星鸣磬时。
水浇冰滴滴,珠数落累累。自有闲行伴,青藤杖一枝。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齧残刍。

吏闲衙放早,事简印开稀。

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

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

江城看曙色,江上放归舟。云出千山活,蝉鸣两岸幽。

冷风疏柳港,残月落花洲。笑我忘机久,惊飞两白鸥。

谁卜幽居水竹间,衡门无事昼常关。寻芳不逐春风舞,采药长随夜月还。

精舍阴阴修竹里,佳城郁郁小溪湾。多君领得林泉趣,名利无心梦亦閒。

三陪藻燕簪裾上,五对龙颜日月边。
青楼缺。楼心人待黄昏月。黄昏月。入帘无奈,柳绵吹雪。
谁人弄笛声呜咽。伤春未解丁香结。丁香结。鳞鸿何处,路遥江阔。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