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是作者晚年离乡思归之作。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作者触景生情,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思乡之念。
“寒水依痕”之句,点出了初春的时节,但这是运用杜甫的成句。杜甫《冬深》:“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后二句采用杜甫《阆水歌》“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诗意。这里融诗景于词境,别有一番气象,而一“渐”字,更为初春即将解冻的溪水增添一股新的活力。词人从迷茫开阔的景象中,感受到蓬勃生机和温暖的春意。“溪梅”二句用特写手法刻画报春的信息——梅花的开放。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使人感到无限美好。这是冬去春来的美好象征,也是展望一年的最好季节,然而这并不能引起词人心灵的欢悦,相反却萌生出离愁与苦恨。
“天涯”以下数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旧恨”二字,揭示出词人郁积在心中的无限的离愁别恨。“消魂”是用江淹《别赋》的诗句:“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这里用设问的句式领起下文。“长亭”以下三句,进一层叙写消魂的景色。在那长亭门外,词人举目望去,映入眼帘的只是望不尽头的重重叠叠的青山。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心中无穷的愁绪,正是“吴山点点愁”,春日的景象,成了犯愁的时节。
下片换头“情切”二字,承上转下。词人宕开笔力,由景物描写转而回忆昔日夫妇之情。而此时虽然离别远行,但绵绵情思却是割会不断的。“画楼”以下三句,虚景实写,设想闺人独居深楼,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渐渐地形体消瘦下去。紧接着“枕前云雨”,借用典故暗射夫妇情意。宋玉《高唐赋》序中说,楚王梦中与神女相会高唐,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指男女欢合。这与下句“尊前花月”,都是写夫妇间共同的甜蜜生活。
但因为离别在外,枕边之欢,尊前之乐,都可想而不可及。词人内心所殷切盼望的,是回来与亲人相见,诉说在外边思家时心底的无限凄凉孤独的情味。“心期切处”三句所写,是自己的离愁,与上“画楼”三句写家里人的别恨形成对照。彼此愁思的产生,同是由于“孤负”两句所说的事实而引起。这样写虽是分写双方,实际上却浑然一体,词笔前后回环呼应,十分来严谨细致。歇拍“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紧承上句“归时”。言到等归来重见,已是“离别经年”了。言下对于此别,抱憾甚深,重逢之喜,犹似不能互相抵触。写别恨如此强调,宋词中亦少见,并非无故。
这首词作由景入情,脉络分明,从表象上看,似乎仅仅抒写夫妇间离愁别恨,但词中运用比兴寄托,确实寓寄着更深一层的思想感情。《蓼园词选》中说:“仲宗于绍兴中,坐送克铨及李纲词除名。起三句是望天意之回。‘寒枝竞发’,是望谪者复用也。‘天涯旧恨’至‘时节’是目断中原又恐不明也。‘想见东风消肌雪’,是远念同心者应亦瘦损也。‘负枕前云雨’,是借夫妇以喻朋友也。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自常州词派强调借词有所寄托以来,后世评词者往往求其有无寄托。从张元干后期遭受压抑不平的情况来看,在南宋朝廷屈辱求和。权奸当道而主战有罪的险恶的社会环境里,他的内心有着难以明言的苦衷,故词中“借物言志”,寄意夫妻之情,黄蓼园所云并非纯为主观臆断,但如此分解,恐怕就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嫌了。
万顷苍茫一岛孤,潭潭云海现毗卢。问君吸尽西江水,中有曹溪一滴无。
海岳研山不可见,人间空说《研山图》。研山之图亦遭毁,云烟过眼徒嗟吁。
宣和艮岳已尘劫,矧乃片石轻锱铢。永嘉流落几百载,昭陵玉匣今亦无。
讵知神物有呵护,星芒夜陨三天都。太平宰相盛文物,宝此何啻千璠玙。
古藤书屋花未放,主人爱客招吾徒。眼中突兀忽见此,乍疑几席罗衡巫。
壶中九华那足拟,仇池枉用夸髯苏。三茅地肺互钩带,二华云气相萦纡。
蛟龙屈蟠待雷雨,仙灵仿佛回骈车。华盖一峰独秀拔,宛插玉笏翘犀株。
翠蛮玉笋左右列,脽尻股脚相欹扶。上洞下洞閟曲折,潜通小有涵空虚。
龙池幽窈验雨候,颇疑中有骊龙珠。峰独者蜀属者峄,上泉有埒下有澞。
坐客摩挲三叹息,苍然古色生眉须。海岳之庵书画舫,几伴此老浮江湖。
巧偷豪夺历千劫,阅尽春秋如蟪蛄。翰林好事过颠米,日餐蛾绿忘饥劬。
沧江夜夜虹贯月,莫令光怪惊菰芦。
第一平津策,同时入洛名。配台升上相,宰汉得元精。
国念灵龟丧,人嗟厚栋倾。睿篇伤俊老,殊礼极哀荣。
日出啼巷鸡,日落语江雁。所习虽故常,顺时未为患。
独行不受趋,周孔亦遭讪。遂使五市陈,十鼎九疑赝。
美人如春葩,按剑善流盼。恻恻西方思,诬之等靡嫚。
生别有再逢,死别终古隔。君死巳五年,追痛犹一日。
我生大江南,君长淮水北。忆昨闻令名,官舍始相识。
我方二十馀,君发黑如漆。契合无间言,一见同宿昔。
春游每拿舟,夜坐常促席。气豪声若钟,意愤髯屡戟。
谈谐杂叫啸,议论造精覈。巍煌商鼎制,驵骏汉马式。
奇文既同赏,疑义或共析。锦囊装玉轴,妙绝晋唐迹。
粲然极炫曜,观者咸辟易。非君有精鉴,畴能萃奇物。
最后得玉钩,雕琢螭盘屈。握手传玩馀,欢喜见颜色。
刻意学古书,池水欲尽黑。书记往来间,彼此各有得。
我时学钟法,写君先墓石。江南君所乐,地气苦下湿。
安知从事衫,竟卒奉常职。至今屏障间,不忍睹遗墨。
凄凉方井路,松竹荫真宅。乾坤清气少,人物世罕觌。
绯袍俨画像,对之泪沾臆。宇宙一何悠,悲酸岂终极。
人之大伦,君臣父子。笃于君亲,友于昆弟。弃家如遗,弃国如屣。
并弃其身,如蜕泥滓。人怀百金,揆义而使。犹有诺否,背义去已。
如何先生,各执其志。不约而同,如合左契。孤竹之生,首阳之死。
万古清风,噫二人耳。
彻公之清若冰雪,高僧天资与人别。三十能诗名已出,名在诗流心在律。
不殊惠远殊惠休,皎然未合谁与俦。白云萧散何定止,忽入关中访包李。
孤清难立众所沮,到底无辜中非语。木秀于林风必摧,彻公怀德成祸胎。
古人已往不复叹,为尔为诗遗后来。
举世纕萧艾,搴芳得更那。卜居心有托,天问语非婆。
七泽披荃芷,千秋啸汨罗。独醒了此意,渔父漫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