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题二首

荆谿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赏析

  此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荆溪”发源于秦岭山中,流至长安东北汇入灞水。诗人的别墅也在秦岭山中,此诗所写应是其别墅周边的一段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选择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间稀疏点缀的红叶和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用一条山径和一位行人把它们联接起来,构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中初冬风景画。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才力应难誇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百龄嗟倏忽,一旦向山阿。丹桂销已尽,青松哀更多。
薰风虚听曲,薤露反成歌。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恻怆恒山羽,留连棣萼篇。佳城非旧日,京兆即新阡。
城郭三千岁,丘陵几万年。唯馀松柏垄,朝夕起寒烟。
短歌三献曲,长夜九泉台。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开。
荒郊疏古木,寒隧积陈荄.独此伤心地,松声薄暮来。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雪晴时节腊穷天,湖海光浮万井烟。胜槩尚能惊老眼,旷怀无复似当年。

难堪塞雁终联翼,赖有龙驹特象贤。已约一廛须卜筑,不妨当此共迁延。

徐熙丹青盖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见真谓值芳时,安知有人盘礡臝。
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
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

片石当年手自锼,姓名犹记古潭州。老来悔作儿童戏,质在长含瓦砾羞。

郡邑旧分从远谱,文章新价托名流。乡评世讲吾人事,传语云仍次第收。

王事私恩不共天,益都城下枕戈眠。
鲸鲵戮尽为京观,子孝臣忠亿万年。

风雨从吾款旧扉,也知荃杜采应稀。敦槃衰鬓惊难再,花月欢场渐欲微。

晚药侵阶秋得气,倦萤入户冷无依。缘堤衰柳吾怜汝,约略年华两并非。

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泥佛不渡水,真佛内里坐。

真体显真如,幻花成幻果。识得本来人,真幻无不可。

大冶良工用意深,铸出西来古佛心。千里万里一条铁,天上天下无知音。

偶然垂手入廛去,灵山久别惊相遇。携手长歌归去来,青莲坐断红尘路。

红尘路上置身高,百城烟水来方袍。相逢拂拭开生面,金光丈六生蓬蒿。

日面佛,月面佛,无我无人亦无物。点将顽铁成精金,净檀解作波罗蜜。

由我住,由我来,百千三昧一门开。直入千山万山去,东林回首忆宗雷。

火可寒,冰可热,古貌古心如钝铁。不应忘却补金人,到处眉毛互厮结。

开轩面东岑,远近压群峰。峰头有岚气,旦暮生晴空。

映日飘几席,因风媚帘栊。幽人乐宴坐,极目开轩窗。

青枫坠湿翠,白鸟穿溟濛。支颐每自适,清乐谁能同。

别后无缘得再参,新诗重寄代和南。他年放我休官去,只向云川结小庵。

芭蕉倚孤石,粲然共幽姿。南风一披拂,绿叶相参差。

新苞晓初解,凉阴午正宜。无由写閒思,对此咏君诗。

暑郁庚重伏,阴疑魄正圆。羽虫明可数,萤火暗能然。

尘土开清景,光华照暮年。浩歌追太白,把酒问青天。

楷模当时重,参军有秘书。筹边唐节度,喻蜀汉相如。

剑阁重关启,春营细柳疏。嘉陵风鹤静,山翠扑蓬庐。

月出宵将半,星流晓未央。空闺易成响,虚室自生光。

娇羞悦人梦,犹言君在傍。

政理常多暇,方舟此溯洄。吹笙虚洞答,举楫便风催。
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清溪无数曲,未尽莫先回。
烟霭夕微蒙,幽湾赏未穷。舣舟待初月,褰幌招远风。
鹤声聒前浦,渔火明暗丛。东山云壑意,不谓尔来同。

青布高垂誇美酒,醉僧扶书赊几斗。朝朝挂向长安市,行人看书不饮酒。

唐家既灭酒家亡,青帘草圣千载后。瀚海西边唐将斗,将军挥戈虏连彀。

当时本自说战功,却使醉僧誇好手。笔势更比青帘雄,常山长蛇救尾首。

贾侯爱玩看不休,不肯插向万卷楼。壁间一双岳湛璧,洒落神俊悬清秋。

见我酒酣使题评,快饮数钟浇枯喉。为说草书秦汉间,变出楷隶盖有由。

但存妙处遗土苴,纵笔自如成锁钩。大巧既穷出大拙,作者每向无心求。

所以颠张醉素嗜酒能出奇,放浪纵恣隘九州。夭矫腾蛟龙,峻利森戈矛。

婀娜春树花,肃飒秋江鸥。兔起复鹘落,云行溪水流。

神聚精不散,抉怪还撑幽。都非有意举自然,所以超凡入圣直与造化侔。

陶然以酒寓天趣,一著直在最上头。莫言只作醉僧图,君未得醉方隐忧。

一身缠缚万古愁,焉能浩浩复悠悠。侯乃大笑言,君更饮数瓯。

壁间又添珠一斛,三帖使我子孙收。

故园春色在枝头,恼乱春风卒未休。
无事晚来江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
青青佳蔬色,春事幽人家。
为政一畦足,葱韭纷菁华。
贫士食有经,愿欲不得奢。
鲑种二十七,笾豆无添加。
寒翠濯露雨,甘芳供齿牙。
菜花亦不恶,何独爱桃花。
圣祖累功,福钟来裔。持羽执干。舞文不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