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4]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采菊东篱下”四句,古人对此评价甚高。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为何说“此味不可及”呢?我们知道,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张戒所说的“味”,当是陶诗醇美的韵味。此种韵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众多。我们撇开文学修养、艺术才能等条件,可以说这种韵味只有像陶渊明那种不愿随俗浮沉,不肯汩泥扬波的诗人才能写出,也即只有寄心于远、心境“至闲至静”者才能写出。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饮酒·结庐在人境》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几句,“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更具艺术魅力。
龟坼高田畦渴雨,何取尸臣守兹土。抽毫擢发控深衷,羽衣拜章夜当午。
天门岧峣洞九重,玉几哀矜迥三拊。守臣有罪固合诛,农夫在勤亦良苦。
去年旱荒有积仓,今年饥歉将空庾。通宵洒润祇若丝,明发屯云俨安堵。
初惊大点来莫当,俄即翻盆流孰禦。旧雨相过忆去年,坐视排檐亦如许。
我惭历历洗心源,君喜津津见眉宇。瑰章杰句助欢呼,石燕商羊俱鼓舞。
急须似吸举深杯,莫负如渑写甘㴻。
名山近在城东道,隔年游兴今朝果。不乘肩舆不跨马,病馀一试腰脚好。
山花含笑谷鸟啼,引人步步登天梯。不知置身高几许,渐觉对面紫帽低。
半山亭子一回首,俯视孤城大于斗。城中双塔笔露尖,城下长江一线走。
更行更高喜欲狂,眼底直欲穷蛮荒。越王一去二千载,当年驻马知何方?
却寻裴公尸解处,烟霞古洞黄冠住。炉香飘出石门来,时有游人占梦去。
神仙有无我不知,榕根小憩亦支颐。一杯山茶解我渴,使我两腋清风吹。
更登绝顶望沧海,云涛浩渺家何在?乘风我欲便东归,惆怅故乡人事改。
搔首峰头泪满巾,何时海底更扬尘?朗吟飞下千峰去,故国江山愁杀人。
金鸦堕水白日匿,碧城朵朵山钩连。黑云如羊在天上,挟雨腾踔鸣雷鞭。
须臾沟浍潦水急,怒涛澎湃惊昼眠。小奚扣门食指动,如闻海上传瑶笺。
为言斗酒藏之久,况有黝甲同击鲜。我马不辞泥至骭,淋漓直到宫墙边。
老饕据座箸齐下,银瓶倒泻吸长川。人生醉饱岂易得,二豪不至何拘牵。
主人对我惨不乐,攒眉但说寒无毡。大罗会上一回首,才名流落三十年。
半绾欲丐升斗粟,长官笑骂书生酸。宿尘堆案弟子散,破窗僵卧吟秋蝉。
我闻此语长叹息,士逢知己从来难。杜老诗因郑虔瘦,贡禹冠为王阳弹。
古人交谊重气节,所愧汲引无微权。曲逆当年亦贫贱,如公骨相宁屯邅。
蓬生麻中当自直,丈夫何必求人怜。以酒酬君觥累百,磊块浇散开心颜。
王戎起舞唾壶缺,壁间况有丝与弦。天公一笑善解意,忽收屏翳明婵娟。
留髡日日饮一石,会须炙輠来谈天。
边鸿朔雪年年见,漕檄军书日日闻。潦倒西游繻未弃,仓皇东走袂难分。
获麟渡口飞黄叶,戏马台前起暮云。回首壮图消欲尽,可堪孤棹送刘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