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
从禅理方面来说,诗人以琴声来解说禅理。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是琴与指的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琴声。一方面,不论是从单纯的琴来说,还是单纯的指来说,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在就能发出琴声来,这就是“有”;但琴与指都是无法独自产生出美妙音乐来的,这就是“无”;另一方面,精妙绝伦的琴声却又是的的确确从琴和手指上发出来的,琴声是潜存于琴与指上的,这就是“有”。缺少了琴与指中的任何一个,也不能发出优美的琴声来,这又是“无”。正是这种“无中生有”、“有来自无”、“有无相生”、“有无结合”才会产生美妙无比的琴声来,从而揭示了“有”与“无”结合、“有”“无”统一才能生成万物的普遍道理。须知,琴声潜在于琴上,要靠指头点拨,即靠“有”的推动才能发出声来,但光有指头也无济于事,“有”必依赖“无”即潜在于琴身的音才可生出声。总之,有无相生是万物生成之本。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生际斯文极盛时,乾淳诸老尽心知。四朝菏泽遗民传,千首吴兴处士诗。
颇怪渊明生自些,绝怜和靖老无儿。死生遇合真难偶,奇事人传贞曜碑。
种田意已决,决意复何如。卖马买犊使,徒步归田庐。
迎春治耒耜,候雨辟菑畬。策杖田头立,躬亲课仆夫。
吾闻老农言,为稼慎在初。所施不卤莽,其报必有馀。
上求奉王税,下望备家储。安得放慵惰,拱手而曳裾。
学农未为鄙,亲友勿笑余。更待明年后,自拟执犁锄。
零丁洋里布帆行。别后春潮带雪生。昨日高楼望晴色,素馨花满五羊城。
人生若浮云,聚散不自知。昔与子相逢,綵衣汝水湄。
两家贺羊酒,道路生光辉。变故一朝革,各在天一涯。
我病陈蔡间,固穷莫自持。君为周南居,流涕极所思。
日月忽已改,旧游不可追。岂悟群玉峰,携手如素期。
感怆从中来,当欢反成悲。求友聆嘉音,喟然见新诗。
废学老将落,积忧志益衰。俛仰诸公间,嘿嘿惭见嗤。
子我平生交,夙昔聆箴规。相爱当见勖,勿同众人为。
飞雪送臈尽,孤根得春先。如何一图里,见此双清妍。
冰资玉质神仙格,谁运天机描貌得。冉冉寒香似可闻,疏疏冷蕊疑堪摘。
封柯积干冻未消,五出六出皆琼瑶。傍开正吐总绝似,历岁经时浑不凋。
何用巡檐索花笑,横幅高悬恣瞻眺。酷好原欣节操同,深藏颇惜临摹妙。
道傍人暍困尘埃,画就终非疗渴材。别有真梅着佳实,明年调鼎待公来。
四时更代谢,悬象迭卷舒。暮春忽复来,和风与节俱。
俯临清泉涌,仰观嘉木敷。周旋我陋圃,西瞻广武庐。
既贵不忘俭,处有能存无。镇俗在简约,树塞焉足摹。
在昔同班司,今者并园墟。私愿偕黄发,逍遥综琴书。
举爵茂阴下,携手共踌躇。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云隐黄鹤峰,秋江送潮雨。心结祇树园,霞标壮山宇。
释子宿忘形,游息欣有主。花亭暝孤烟,鹿迹散春坞。
垂枝翠结络,倾泉珠贯缕。深峪觌高隐,雅性松桂侣。
言深冥至道,境静入太古。相偶不能归,偕游物之祖。
浙东陈叔起,挥洒异尘寰。思入烟霞窟,功移造寰关。
芳名唐棣并,逸驾董元攀。远势横千里,分流转几湾。
亭台青嶂外,村落白云间。绿合高低树,岚分远近山。
石危芳径稳,浪静小桥闲。草木藏盘谷,峰峦耸黛鬟。
境幽人迹少,林暗鸟声悭。隐约棋中趣,从容物外颜。
郡侯遗粉绘,野老乐痴顽。欲觅山中路,相期日往还。
西风重食武昌鱼,夹道争迎谕德车。列郡山川天堑险,渡江人物浪淘馀。
伯牙台迥秋花晚,太白楼空夜月初。高会南皮问今昔,未应闲散老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