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亦可悲,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是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很多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正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仰见秋日光,秋气猛入肠。相守虫啸夜,相哀叶摇黄。
枕书窗间人,二竖语膏肓。日车何时翻?一快偕汝亡。
寂寞非寂寞,煎愁成沸肠。同居秋气中,一触如金创。
礼有容,乐有仪。金石陈,干羽施。迈武护,均咸池。歌南风,舞德称。
文武焕,颂声兴。
我来古寺暗销魂,瓦砾盈阶一径存。仅有炉烟凝白昼,绝无钟鼓课黄昏。
颓垣雨洗毗卢面,蔓草尘封方丈门。老监逢人萧索尽,殷勤垂泪话开元。
飘飘天路跻元始,?能视兮跛能履。中岁骞腾华屋居,老去盘桓石兜死。
石兜安稳亭内光,八窗洞达唯图史。陈睡陶酣庾亮楼,人境不喧心远耳。
一笑青云足下生,苦尽逢甘良独喜。过去流光不用追,向来短景今方是。
天授蓬壶三十三,曲中飏袖从风起。阅尽乾坤胜事归,长生宝箓成仙纪。
亭中端坐嚼蟠桃,金门方朔今如此。
忆昔相逢日,维舟夕树边。岸花飞别酒,江雁落鸣弦。
梦断三年客,云分万里天。因君共行役,抚卷重悽然。
执戟当年侍汉庭,独排高议上青冥。风尘挥手江天远,犹知金门忆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