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亦可悲,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是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很多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正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饥人未食长流涎,芋魁作饭腹果然。八珍九鼎纷满前,鼎中一脔不下咽。
吐而去之惟欲眠,贪夫嗜利绝可怜。牙箸落手喜若颠,家有窟郎无数钱。
跨州连陌空多田,千头万尾不当缘。高台未倾金碧鲜,客食不下日十千。
弃祸忽起踵复旋,利激奴辈非关天。太邱诸子图画传,元方季方两联翩。
元也作诗如涌泉,高歌大笑倾四筵。只今为郎近日边,季也勇退高腾骞。
结庐庇雨无馀椽,栽花移竹今几年。种谷只取田一廛,鸡肥酒熟客可延。
人生安分作当捐,眼前取足须随缘。倩营菟裘将老焉,伯氏欲挂神武冠。
归作两翁相对间,政看宝带黄金悬,未可便情诗盟寒。
蛇豕何知阚近坰,且欣鏖战扫膻腥。寄声急走破羌帖,归路还经征虏亭。
多难兵间头更白,放怀物外眼终青。花残不负岩边约,更看前焚老上庭。
可是前身住寺僧,未经行处恰如曾。松杉夹径当前导,莫惜纶巾冒雨行。
柳蒙茸、暗凌波路。烟飞惨淡平楚。七香车驻猊环掩,遥认翠华云母。
芳景暮。鸳甃悄、铢衣来按飞琼舞。凄凉洛浦。渐玉漏沈沈,清阴满地,乘月步虚去。
销凝处。谁说三生小杜。翔螭声断箫鼓。情知禁苑酥尘涴,羞与倡红同谱。
春几度。想依旧、苔痕长印唐昌土。风流千古。人在小红楼,朱帘半卷,香注玉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