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注释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建业:今江苏南京。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赏析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鹤氅换朝服,逍遥云水乡。有时乘一叶,载酒入三湘。
尘梦年来息,诗魔老亦狂。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
紫阳宫里赐红绡,仙雾朦胧隔海遥。
霜兔毳寒冰茧净,嫦娥笑指织星桥。
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
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样人间染百花。
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
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

内禅踰三甲,中兴会百年。归疆才汶上,勒石未燕然。

忽怅龙髯堕,旋瞻燕翼传。遗民满关洛,南望涕萦涟。

水曹羁我窘于囚,贷与潼江一钓舟。
柂转清滩微觱沸腾,棹移曲苍且夷犹太人。
偶因檥岸窗沙径,绝爱寒烟簇晚洲。
明日玉屏重睹面,九歌待续水安流。

宦海风波记昔年。天涯青镜感华颠。过堂未悟钟将衅,睨柱谁知壁偶全。

周卦气,卜先天。日斜鼓缶月明前。笑看太白成三影,便是维摩不二禅。

江陵城外地,处处青楼曲。百钱一买醉,千钱一买宿。

羸病江湖春意生,清沙迟日眺孤城。缘堤堑柳叶相暗,隔屋山桃花独明。

万里江天双起雁,谁家园树乱鸣莺。风光物色元非恶,触目经心偏苦情。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分携何足道,秋意恻悽酸。室迩思人迫,心劳不客宽。

言归非一日,怀子集千端。面目馀刚气,诗文审故欢。

断金应可利,济火岂云难。孤尚同肩比,千秋各意观。

凭兹离地约,反向别时看。往矣遥相忆,云山日就漫。

贾生只合住长沙,三载江陵却寄家。云静碧天秋日午,讲堂吟对木樨花。

蔷薇清露染衣裳,绰约仙姿淡淡妆。
碧玉参差张翠幄,黄金错落缀珠璫。
循环日月,春秋变荣枯,几多相缀。唐朝汉阙,楚苑秦宫兴替。爱海沦流何定,尽荡荡、无生淹滞。惊回浩劫尘情,返照推穷根蒂。明慧。通三抱一。真心运乾坤,坎离相济。氤氲结括,紫蕴素华藩卫。珠孕玄冥焕赫。显魄炼、云英蝉蜕。出入杳冥。无碍混通三际。

玉立双峰古寺深,团团桂树结清阴。编蒲尽孝追尊宿,制锦成文重士林。

常日谈经山鬼听,有时持钵洞龙吟。远公曾许渊明醉,又寄诗来动客心。

月漉漉,在娄水,老蟾千年浸不死。容花已萎春蕙芳,弦望茫茫运天髓。

月漉漉,在堜水,桂影无烟玉如洗。一天清吹凉参差,琉璃碧破飞鱼起。

我家月明沧海曲,渔歌不惊鸥梦熟。脱巾醉卧竹叶舟,白头浪起高于屋。

送君行,月漉漉。

遥望黄袍赭色鲜,微臣先已立钧天。
褥帝跪接金杯酒,衣上浓熏宝篆烟。
阊阖才囘红曲盖,琐扉亟骤锦鞍鞯。
今晨特为君王霁,羽仗方停又沛然。

世皇昔仗钺,汎扫开八垠。兹方迩彭濮,同气皆吾人。

祥曦洞幽闇,化雨清炎氛。哀尔穷发黔,煦以天地春。

魋卉袭冠带,鸟语同书文。迩来六十载,含哺知尊亲。

人心异禽犊,适性非难驯。吾闻古王政,不以土役民。

季世乃夸夺,畦町逾纷纷。七纵昧柔远,降女伤王尊。

吾元有至德,万古钦皇仁。

学把锄头莳小畦,牡丹不种种荼縻。花开赢得年年看,棘蔓犹堪补败篱。

左藏早亏竭,捃摭到关榷。国中又四郊,持笇尽握齱。

江湖久乾旱,灾祲又螟蠼。去年履亩余,箕敛又今作。

军中责转运,官岂为囊橐。富贪贫者死,骨血任敲斲。

敲斲何敢言,斯民甚中悫。谁知剜心肉,尔乃事酒乐。

玉貌锦衣郎,金鞍骑六駮。金张本家世,光彩甚卓荦。

清晨谒中军,晚出大欢噱。第闻前军捷,筹运秘帷幕。

明镫宴如渑,号令走雷雹。归来百呵殿,计日有佳擢。

小人幸葭莩,茹拔尽优渥。歌儿头锦缠,挥斥罄山岳。

吾军虮生甲,菜色忍桑蠋。而官计锱铢,相对情殊邈。

群饥走何之,铤鹿能反角。足寒伤人心,朝涉何劳斮。

琐窗半开。湘帘半垂。雨丝风片楼台。映翠云一堆。

烟迷雾催。蜂疑蝶猜。曲阑干外飞来。绕罗裙数回。

故园梅树开花未,颇怪南枝入梦勤。此梦定知何处应,画中逢见笛中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