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译文与注释

注释
渤海:即渤海王国,公元698年(武周圣历元年)大祚荣建立的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的,结合部分高句丽人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地域在今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
中华:指中原地区。

鉴赏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创作背景

  渤海王国作为一个受唐帝国册封的地方政权,曾建都于敖东城(今吉林敦化东南)。渤海先后派使臣朝唐有132次之多,唐朝也十多次派人赴渤海,双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最为突出的是,渤海锐意学习中原文化。渤海王子和贵族子弟纷纷至中原学习,有的经过科举考试,留作唐官。在渤海与唐朝的密切交往中,唐人对渤海人的感情不断加深。此诗描写的就是渤海王子学成归国时,作者与之依依惜别之情之景。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你喜欢
微步凌波尘起,弄妆满镜花开。春心掷处眼频来。秀色著人无耐。
旧事如风无迹,新愁似水难裁。相思日夜梦阳台。减尽沈郎衣带。
每思乡味必流涎,一物何能到我前。
怒奋两螯眸炯炯,饱吞三印腹便便。
形模突出盐池底,风味横生海峤边。
合为莼鲈动归兴,久抛东浦钓鱼船。
移商换羽。花底流莺语。唱彻秦娥君且住。肠断能消几许。
劝觥斜注微波。真情著在谁那。只怕如今归去,酒醒无奈愁何。

岁岁吴侬事水耕,朝朝占雨愁云轻。泽中不闻鸠语合,田际但见龟文生。

野老舐糠犹自得,书生炊桂亦何情。东南生计已如此,闻道山西又点兵。

宝扇横时,玉堂深处。开奁齐唱金针句。汉阳少妇解璇玑,孝标令妹工词赋。

郁草名金,柳花成絮。满阑种就珍珠树。欲听缑氏海西谣,须寻仙尉江南路。

刚肠厌徇俗,老眼饱阅世。
读书学经纶,亦颇识一二。
妄意糟粕中,啜哜得馨旨。
终然不可用,落落多左计。
慨念古人远,莫救吾道弊。
修溪有短簿,今工习凿齿。
贻我琼瑶章,有美而无刺。
内视才具短,不能尺有咫。
赠言虽甚宠,借玉恐未是。
公等必飞扬,我老惟退避。

退尺无缘复枉寻,信书那免不通今。争评玉价应输厚,能为鱼谋岂厌深。

待得散人如散木,敢论机械有机心。子荆诗笔兴公赋,万事惭君早息阴。

山作屏风样,其如空翠何。不遮秋塞尽,空障夕阳多。

周郎人道古英雄,汉室颠危合奋忠。
万里中原犹未复,一视赤壁偶成功。
新亭且对江山胜,陈迹俱随岁月空。
把酒仍歌前后赋,九原唤起老坡翁。

僻县枕江流,秫田尚有秋。柴桑人去后,烟柳不胜愁。

所性宁耽酒,无弦亦写忧。高风何处挹,此路漾归舟。

双阁护仙境,万壑渺清秋。台躔光动银汉,神秀孕公侯。胸次千崖灏气,笔底三江流水,姓字桂香浮。十载洞庭月,今喜照扬州。
捧丹诏,升紫殿,建碧油。胡儿深避沙漠,铃阁扬轻裘。点检召棠遗爱,酝酿潘舆喜色,英裔蔚文彪。整顿乾坤定,千岁侍宸旒。

悬崖大石危欲裂,卧涧虬枝怒欲折。展卷大叫诧奇绝,先生使笔笔屈铁。

却下前溪势渐平,蒙茸芳草被堤生。有人负手逍遥立,上有黄鹂深树鸣。

草木有麟凤,众只发等流。
终然浪题品,麟凤自知不。

眼看春去。便自愁如许。窗外鹧鸪啼不住,日日风风雨雨。

晓来梳洗都慵。怯寒下了帘栊。帘底落花如梦,有谁解惜残红。

西风吹夕阴,万里郁沈沈。古戍荒城废,空山乱石深。

地寒多见雪,树老不成林。何为幽并子,长怀出塞心。

幽怀殊不惬,屡动乞归情。白眼原无数,青山况有盟。

穷途堪自哂,病骨每相轻。谁信羁孤里,哀怜得友生。

山水越州胜,雅游逢早秋。峰高粗辨树,桥矮不妨舟。

未颖碧于剪,槿花红欲流。顾痴今在否,为画林塘幽。

独树萧萧下,边淮正可怜。
误投斋阁里,不似御沟前。
酒户惊秋梦,翻经助夜禅。
江潭凄恻处,但莫问长年。
羡君无外事,日与世情违。地僻人难到,溪深鸟自飞。
儒衣荷叶老,野饭药苗肥。畴昔江湖意,而今忆共归。

安得沙棠楫,采莲相往还。不道莲心苦,空房妾自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