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月中看山不辨色,雪中看山不辨影。阑前九叠锦屏张,一时幻作虚无境。
苍茫颢气万里通,轻琼冷絮飘鸿濛。阎浮几许还遭劫,色界由来总是空。
忆昨筑楼对城缺,本为看山亦看雪。那令有雪却无山,倚楼满目成㵳泬。
山亦非真无,雪亦非常有。自顾梦觉身,至竟谁为偶。
此时欲说已忘言,拍阑且尽杯中酒。
八风不动地轴宁,六合无尘天宇清。圣人在位罗群英,干橹化为弦诵声。
苏侯绍芳德弥馨,邂逅黉宫舒我情。笑谈霏霏甘露洒,意气落落秋风生。
为言佐政分水城,楼船东下窥沧溟。海门山水多奇异,西通月窟东高丽。
天鸡夜半啼一声,璧采金光绚霞气。蓬莱更在天东隅,欲跨飙轮游八区。
麻姑别去音信断,弱流清浅今何如。太阿跃出丰城狱,斫断三山巨鳌足。
九苞鸣凤信有神,结巢宛在珠树林。云窗雾阁应可到,海若天吴安敢嗔。
山可登兮水可临,嗟我白发秋霜侵。幸逢昭代宽且仁,梯航重译输南金。
自从天地一开辟,凡有血气皆尊亲。我欲入海攀鲸鳞,手探明珠弗顾身。
安得昌山双玉琯,吹彻太古羲皇心。羲皇之心万万古,且酌百瓮蒲萄春。
姜子早闻道,澹然遗世荣。蓺花有生意,焚香无俗情。
时抱琴与阮,弹作松风声。畴昔江湖间,久巳知子名。
安知十年后,一笑成合并。是邦山水秀,照人肌骨清。
愿子石泉上,为鼓一再行。因之洗吾耳,遂欲濯尘缨。
白马谁家子,绿辔缦胡缨。腰间双宝剑,璀璨雪花明。
甫出金华省,还过五凤城。君王赐颜色,七宝奉威声。
夜入琼楼饮,金樽满绣楹。燕姬陈屡舞,楚女奏鸣筝。
慷慨顾宾从,英风四座生。一朝富贵尽,不如秋草荣。
黔娄固贫贱,千载有馀名。
洛阳积雪盈丈馀,令君按行未扫除。虑俿尺度视今弱,辜较不外黍与肤。
六花飞荡大银海,何缘凿空寻穷庐。似闻世界最末劫,依然亚夏娇相扶。
邵公拥衾太孤寂,或眤枕臂怀中姝。孝廉一梦到公辅,前人快意今人吁。
我读黟俞癸巳稿,莠书笑叹儒迂愚。汝南先贤周党笔,何乃徇俗工描摹。
恤人寒饿不千世,节概自足矜吾徒。蔚宗刊削具史识,后来注补多繁芜。
流传丹青作事实,是非身后将毋诬。衡翁小笔偶写意,北楼仿佛成新图。
松枝流淅疏竹折,短篱石径交萦纡。吾门安得长者车,健儿拥彗为前驱。
病来未雪已噤ラ,独羡睡态饶丰腴。同时标韵顾与厨,四世五公众所谀。
掩关僵卧亦常事,生平恨不逢建初。京华冠盖杂蕉悴,眼中老矣谁呴濡。
灵飞妙楷珍尚书,窭人似解衣得珠。摩挲一卷消永夜,题贉跑跒惭何如。
三年为刺史,白公当内移。三年为刺史,李子去复来。
前后三年中,问我何施为。催科不敢拙,那得抚字慈。
弭盗苦无术,遑问道拾遗。惟民不我恶,我不民鄙夷。
以此两相得,未免情依依。愧无西湖水,为汝溉田陂。
亦无天竺石,为我压舟资。因我好吟咏,多投送行诗。
山野黄发叟,里巷垂髫儿。伛偻各拜献,婉娈相扳追。
肫意良可念,柰多虚泛词。恩德竟何有,吾犹自知之。
若系倩人作,尤不应我欺。老者劝餐饭,幼者得携持。
不言已可乐,待我再来时。
人生天地洪炉中,形色散殊俱不同。画师笔底要真似,妙想乃与天机通。
肖岩后出独超诣,睥睨众史如儿童。京师摹写富箱箧,奇厖福艾多王公。
神情所赋各臻极,千变万化无终穷。遂为当代顾陆手,足配向来褒鄂雄。
明窗副本得寓目,起敬毛发森寒风。祇今声价愈增重,姓字已彻明光宫。
尘容俗状亦何者,年齿未及先成翁。既无开朗谪仙韵,又无图画凌烟功。
君胡惠然肯相过,坐对熟视心神融。煤黳纸上略点画,稍类云月犹朦胧。
须臾壁间出幻影,恍若面映新磨铜。人能肖吾不自肖,内发感愧颜生红。
圣贤体貌等人尔,所贵践履惟能充。作诗答谢肖岩贶,但恨意远辞难工。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