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大汉王朝把我远嫁,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将我的终身寄于异国他乡的乌孙国王。
居住在以毛毡为强的帐篷里,以肉为食,饮辛酪。
住在这里常常想念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黄皓啊,回我的故乡
注释
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旃(zhān):同“毡”。
黄鹄(hú):即天鹅。

鉴赏

  汉朝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常率众南扰。朝廷有时出兵征伐,有时采用睦邻政策,以求缓和。“和亲”即睦邻的一个手段。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也是著名一例。刘细君去乌孙国是大义之举,她思亲人恋故土又是人之常情。《悲愁歌》亦即这矛盾心情中思亲一面的反映。因作者亲身经历,感受倍深,故这首诗写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挚动人。在写思乡悲愁的同时,从客观上也具体地介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此诗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忧伤。诗中突出了中原与西域在食宿、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化为黄鹄归家的想象与事实上的不可能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气氛,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汉朝把我远嫁于在天一方的乌孙国王。看似客观的自我介绍,其实蕴含着无限的伤感和怨愤。此“嫁”,实为和亲,寓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据《汉书·西域传下》记载:乌孙国与匈奴结盟,匈奴不断骚扰内地,为钳制匈奴,断其右臂,武帝采纳张骞建议,遣江都王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妻乌孙王猎骄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少数民族和亲,无疑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方面的意义。然而,这种于国于家有利的“美人计”,于公主自身却是人格的变异和人性的束缚。“天一方”、“远托”、“异国”等冷漠字眼已透出哀怨之信息,下面着力的值染更见其甚。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则是写公主远嫁异域,不仅举目无亲,孤苦无依,而且生活环境也令人难以忍受。这里没有崔嵬的宫阙,和暖的春风,没有美味佳肴玉液琼浆,而是以穹庐为室,毛毡作墙,饮以辛酪、食以膻肉。这与内地迥异的生活习俗,对从小过惯汉朝宫廷安逸生活的尊贵王女来说,无疑难以适应。作者以短短十几字高度概栝乌孙国饮食起居的生活习俗, 为以下思矣怀归之情的直接抒发埋下了伏笔。另据《汉书·西域传下》 记载:“乌孙国多雨,寒。昆莫年老,语言不通。”由此可见,公主所以不以审美心态去体味“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异国风光,而仅以哀怨叙之,正由于此。

  远离故国亲人生活又难如愿,思乡怀归之情于是不可遏止地爆发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直抒胸中郁结已久的忧思,凄婉哀怨,摧人泪下。明知远嫁之意义,回归之无望,又盼展开想象的双翅,化作黄鹄,自由飞回久别的故乡想象中的满足与事实上的不能,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气氛,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悲愁歌》同汉初的《大风歌》、《秋风辞》一祥深受楚辞的影响,读唱诗时句中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增强诗的节泰感。诗歌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加上质朴无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押韵,句句合理的推演,使一首虽然短的诗,却将其无比的思念、急切的盼归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猎骄靡,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当时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体弱,而刘细君正值豆蔻年华,加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刘细君自然是孤苦悲伤,度日如年,分外思亲,故作下《悲愁歌》一诗。

刘细君

刘细君(公元前140-前87),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细君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猜你喜欢
短棹轻舟排办了。歌声断、晚霞残照。红蓼坡头,绿杨堤外,离恨知多少。别後莫教音信杳。叹光阴、初自来堪笑。画角谯门,槐溪归路,正是楚天清晓。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白玉飞符下紫庭,华幡三举召群灵。

攀条咀嚼空青蕊,五体金光射日星。

妖媚园中花,岂不当春荣。孤高陵上柏,严霜厉坚贞。

匠氏来相求,藻绘升栋楹。固知君子人,特立以成名。

需霁寥寥坐夜长,呼童转烛更添香。澄怀有物嫌诗在,聋耳无闻并雨忘。

头上青天有自出,人间白屋暂相当。明朝补漏吾还得,手把黄茅作向阳。

喜泉通碧甃。秫刈黄云,酿成芳酎。瑞霭凝香,更阳和钟秀。晓瓮寒光,夜槽清响,听颔珠频溜。昼锦堂深,聚星筵启,一觥为寿。
况此神仙,蕊宫俦侣,玉殿英游,尽皆亲旧。赢得开怀,对良辰握手。醉席淋漓笑语,都不问、欲残更漏。绣幕春风,轻丝美韵,明朝还又。
纸衾如水梦难成,抱膝灯前读北征。
懊恨雁来无个字,海云千里雨溟溟。

欲向江湖去,何年理钓蓑。城山入楼近,邻竹过墙多。

春瓮浮红酒,晴天戏白鹅。闭门且消病,俗吏莫相过。

笼烟杨柳娇无力,著雨桃花冶有姿。人在画楼春睡起,不知溪上有新诗。

野居无事洛之干,一杖逍遥任考槃。青玉映筐挑马齿,紫云摇壁斗鸡冠。

客登秋阁生毛羽,山向诗人露肺肝。林静月明高唤酒,又听渔唱过前滩。

转眼韶华四十秋,此身直拟泛虚舟。重来古寺人如旧,尚有残僧记昔游。

隔院轩窗堆瓦砾,故园祠墓感松楸。一官流浪成何事,坐对庭乌叹白头。

蹇驴挟策一苍头,罢相归来隐寂寥。
看到半山三不足,依然野水漫青苗。

鼓吹喧喧月色新,天街灯火夜通晨。玉皇不赐传柑宴,散与千门万户春。

枫叶冷,秋露乍凝珠。悄悄摘来犹滚散,几回想吻怕唇朱。

两颊晕红初。

甲负石兮空自奇,客乘查兮何远为。君不见虚舟之泛泛,浩浩乘流而不羁。

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
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

万里题诗到薜萝,不知秋色傍人过。他时九曲能相访,与尔中流闻棹歌。

迢迢云路欲相忘,惟有清风入画堂。人到穷途诗亦瘦,心无宿累梦都香。

身閒惯病嵇康懒,才浅翻惭阮籍狂。百尺高楼遥倚望,九霄鹏鸟自翱翔。

马迹车尘暗陌头,遥看古驿入南州。渡河芳草王孙去,过岭梅花使者愁。

五夜泊船江店火,万山吹角戍人楼。可怜丝管长亭别,欲折垂杨不自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