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胖妓

夜深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那情况,难当,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长偌大,偌粗偌胖,压扁沈东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半夜里学鸳鸯共眠同床,红色的锦被不住地摇荡。一场好事临到收场,却出了洋相,她一翻身翻到了对方身上。她身材这么高大,体躯这么粗壮,几乎压扁了瘦弱的情郎
注释
偌:如此。
沈东阳:南朝齐梁间诗人沈约,曾官东阳太守,人称沈东阳。谓因多病而腰围瘦损。这里即以“沈东阳”借称瘦腰男子。

赏析

  这首小令的题材和趣味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袒示了早期散曲的“俚曲”的胎记,其所表现出的风趣活泼,也是一目了然的。作者于煞有介事的交代背景后,安排了床上翻身、“压扁沈东阳”的可笑情节,可谓出奇制胜。“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等都是说唱文学中用得烂熟的文字,所谓“强作斯文语”,只要举一则明人模仿元人语言风格所作的《小桃红·西厢百咏》为例,就不难体会到这一点:“高烧银烛照红妆,低簇芙蓉帐。倒凤颠鸾那狂荡,喜洋洋,春生翠被翻红浪。”(《雨云欢会》)而“偌长偌大,偌粗偌胖”,那就更是百分之百的通俗口语。这一切诚如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所说,“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喜剧情节和俚语俗言,可说是元代谐谑性散曲的两大要素。

  中国戏剧源于俳优表演,因而带着特有的娱乐性。到了元代的杂剧,仍保留着净、丑的角色,插科打诨也成为元杂剧风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欣赏习惯,对元散曲应当说有直接的影响,致使谑乐也成为散曲的一项审美内容。散曲与杂剧互相间的交互、影响,注意的人不多,却是客观存在的。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猜你喜欢

虞寄庵馀藓径通,满山台殿出青红。难逢堆案文书少,偶见凭栏笑语同。

梅粉巧含堆上雪,柳黄微破日边风。从今准拟频行乐,日伴樽前白发翁。

天子不在咸阳宫,翠华拂天来向东。江间波浪兼天涌,中有云气随飞龙。

干戈兵革斗未止,无复射蛟江水中。江边老人错料事,时危惨澹来悲风。

万叠青山,一溪寒水。
花禁冷叶红,草滴虚岚翠,
无位真人只者是。不离当处当湛然,
左右逢原无二体。觑之瞎双眸,
即之云万里。只如坚持汉节,
贱卖生姜,妙悟水因,
重光佛日。

隋园剪綵未足奇,秋林烛彩光参差。龙蛇四壁不可捕,颠张醉墨惊淋漓。

齐奴金谷珊瑚树,如意击碎光陆离。阿环锦院织绡手,连机隐出千花枝。

迷楼镜屏照前后,宫钗舞袂相纷披。月中老桂冷轇轕,山河影满玉兔悲。

江潭无风映云树,水藻漾日浮涟漪。初疑营丘擅工妙,细玩自笑真儿嬉。

世间无物非幻化,露电泡影何足疑。谁能唤起洪谷子,写此清绝图屏帷。

造物生成嵇叔嬾,好人容纵接舆狂。
鸟飞鱼泳随高下,蚁集蜂衙听典常。
母惜此儿长道路,兄嗟予弟困冰霜。
酒壼自是华胥国,一醉从他四大忙。

瑟瑟泠泠,漫天搅地,洒窗淋户。旅情难妥,理煞也无头绪。

拚和他、琼瑶乱抛,风前都学梨花舞。算侯门戚里,驼酥兽炭,几家笑语。

知否。此间路。是金粉关河,最消魂处。几多旧事,总被六花飘去。

想外边、白遍长干,依然玉做南朝树。惹江船、商妇琵琶,水上诉愁苦。

泪雨琼姿娇半吐。又一夜、风摇鬟雾。绣陌啼莺,画梁归燕,莫便催春去。

脉脉柔情慵未足,叹寂寞、玉容难赋。今夜黄昏,明朝庭院,空锁重门暮。

笔画与石叠,二者均是假。
惟彼此间山,如叠亦如画。
要当论夫空,万物同一马。
随缘判此公案时,不知笔作麽生下。

王郎与我能无愁,客中放棹寻清秋。清秋了知在何许,且远城市辞歌讴。

胥江水洗了宇净,片帆轻驶如星流。横塘西去见山影,苍翠豁露霜烟收。

楞伽灵岩两迎揖,此中安得无夷犹?湖光一曲萦我舟,与子呼酒相劝酬,以湖为酒恣拍浮。

须臾湖月忽晃漾,照映了上白玉楼。须眉萧飒风飕飕,飘然疑坠海外洲,却视人世真蜉蝣。

我已一身随落叶,子亦一官成赘疣。不见吴越俱荒丘,鱼城酒城何处求,伍胥种蠡同浮沤。

惟有石湖湖上月,曾照石湖居士游。西施溪畔馀温柔,座中微笑寒花羞。

子既醉矣我未休,回帆挝急不可留。夙昔中秋有此不,令我却忆西湖头。

古有形法家,史官常著录。王生世其术,胸中罗海渎。

为我谈形胜,九州如在目。手持诸公诗,词华烂珠玉。

吾闻古者葬,沟壑为槥椟。缘情棺椁易,弥文宅兆卜。

古道日陵夷,异哉末代俗。送死徒空言,实侥生者福。

昔人信恬淡,今人苦多欲。纷纷衰世事,利涂宁异躅。

天地无终极,陵谷屡翻覆。纵观大化中,千载亦云促。

既死惟所遇,生取衣食足。不贪以为宝,斯言当自勖。

古城十家九家空,有姊有姊城之中。哨壑直下五千尺,鸡鸣汲回山日红。

犁锄纵健把岂得,病姑垂白双耳聋。小孤痴蠢大孤惰,霜闺夜夜悲回风。

呜呼五歌兮歌五转,寒崖吹律何时变。

杞人忧天亏,共工怒地缺。天地且反覆,人事何足说。

物理故不齐,人乎天使之。天人莫之致,此咎将安归。

大易贵时义,蠖屈乃求伸。危言亦何为,祇以危其身。

去矣勿复道,龙德在存神。

软颜收红蕊。玄鬓吐素华。
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行尽粤东路,粤西又一天。是山皆瘴气,无树不蛮烟。

幻语闻獠洞,歌声出蜑船。遐荒风景异,化俗愧前贤。

吾闻丹山凤,羽翼何披离。朝翔桐柏云,暮宿昆仑陲。

思之不可见,绝世令人疑。一来阿阁游,始识光艳奇。

昌符应世瑞,丽彩扬英蕤。众鸟不敢窥,当其回翔时。

适来非偶然,日月增光仪。

老年不著梅花眼,得见梅花子细看。
我不似梅梅似我,风流心事一般般。

相传疏凿有奇封,削出江南第几峰。寺枕湍流何代月,僧归闲倚汉时松。

神丁开后无金甲,洪水流来断玉龙。却笑山灵浑似梦,天涯常与系萍踪。

古戍标荆塞,危城见蜀津。云移三峡暮,江接百蛮春。

行役何时已,音书总未真。登楼欲有赋,感激独伤神。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
近闻防守婺州贼,遍遣丁男行运粮。
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
婉婉娇儿未离母,街头抱鬻供军装。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
君不见京师养兵三十万,有手何曾捻弓箭。
太仓有米百不愁,饱饭且趁构栏游。

我佛慈悲铁作衣,谁知方便示禅机。昔年庾岭家风在,直到如今识者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