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载于《全唐诗》卷三八二。下面是国学大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徐永端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离离剑上斗,落落琴中星。丈夫不得意,且持归紫扃。
秦川迢递几千里,燕台八月凉风起。闲居巳怀宋玉悲,况是登山复临水。
下马津渟落日黄,飞鸦不尽翔云长。旅店夜眠闻叶下,山城早发见新霜。
到家正是初寒月,酒熟橙黄肥紫鳜。高堂称寿有馀閒,还肆高情访林樾。
问讯江湖刘段之,别来忆我有新诗。明年早遂联镳约,要及春城桃李期。
君不见岷山导江戒南纪,喷雨嘘云九千里。瞿唐剑阁键重关,锦城花绕成都市。
雄藩作屏镇羌夷,列郡五十爪牙之。长夏雪山连太白,玄冬热海蒸坤维。
圣皇握符御宸极,烟尘不起鲸波息。凤凰麒麟在郊薮,川后岳灵俱效职。
筹边楼上罗俊良,况子敏学年方将。将军幕府曾试用,骅骝熟路宜腅骧。
大艑扬帆溯江水,东风漫漫吹兰芷。綵衣鹤发对晨昏,有酒盈尊甘且旨。
吾闻崌崃上,与井络通风气。隔阂华与戎,九夷八蛮濡帝泽,庙堂巳得攻心策。
山行逐薙若,径转无人迹。亭午逾高岭,逍遥随所适。
古寺披荒榛,乍到如有获。卢师晏坐处,犹存涧边石。
石上留孤松,终古不盈尺。地僻山鬼邻,鸟下苍苔积。
孤阁临寒溪,林壑莽萧槭。灌木纷相纠,阴崖互崩拆。
何当秋雨时,惊湍若潮汐。来此十日眠,濯足蛟龙宅。
屋外稽山山外池,绕池杨柳绿阴垂。那知佐锻相携意,都入山阳笛里悲。
置酒鸿飞亭,请唱飞鸿歌。鸿飞潇湘远,穷海将奈何。
天山冰雪盛,赤水扬洪波。紫貂与翡翠,毛羽岂其多。
朝为山海媚,日暮伤虞罗。迷方非达节,炫采亦愆和。
所以至人志,万事秋鸿过。冰坚先夕惕,龙亢谨南讹。
岂无寒与暑,中正谅匪佗。江亭水分渚,夏云郁嵯峨。
酒行君尽醉,莫惜朱颜酡。试看冥冥表,宁复顾鸧鹅。
君后相将殉社稷,虞兮未敢笑重瞳。庙廷倘使增陪祀,臣妾应教祭享同。
鶢鶋愁钟鼓,麋鹿思长林。柰何抱拙讷,久此玷华簪。
罢秩归温凊,曲成恩已深。征桡候秋澨,枫岸日萧森。
十年旧伦好,樽酒叙离襟。骖騑俨就路,觞至不暇斟。
投分知有别,不谓已在今。登车一洒涕,所感非升沈。
假足欢遗草,分山怆完禽。久敦四海敬,能无歧路心。
向者并游乐,于兹渺难寻。寡过谅所期,山阿伫嘉音。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