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萧萧宝马,何处狂游?
〔幺篇〕人已静,夜将阑,不信今宵又。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春年幼。似恁的厮禁持,兀的不白了人头。
〔女冠子〕过一宵,胜九秋。且将针线,把一扇鞋儿绣。蓦听得马嘶人语,甫能来到,却又早十分殢酒。
〔好观音〕枉了教人深闺里候,疏狂性奄然依旧。不成器乔公事做的泄漏,衣纽不曾扣。待伊酒醒明白究。
〔雁过南楼煞〕问著时只办着摆手,骂著时悄不开口。放伊不过耳朵儿扭。你道不曾共外人欢偶,把你爱惜前程遥指定梅梢月儿咒。
这首套曲以写景开始,既交代了女主人公冬夜等候丈夫回家的背景,又借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的意境暗示了她的“佳人”形象。接着让她吐出幽怨和心声,便使读者对她在下文又恨又爱的表现有了充分的理解。
〔幺篇〕中“不信今宵又”语淡意深。一个“又”字回应首曲“又早黄昏后”的“又”,显示出男子的“狂游”晚归已是屡见不鲜。但女子的态度依然是“不信”,这就见出了她的一往情深。“不信”并非不承认现实,而是因为女子有着执著的理念:“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春年幼。”女子对丈夫别无所图,唯一希冀的就是永远拥有着青春的美好理想。唐玄宗李隆基《好时光》:“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代表了古人对少年夫妻及时行乐的祝福和理解。曲中女子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于是她才会一边等待,又一边怨恨。这种自白只有在曲中才能毫不费力地直诉无余,在诗词等韵体中是不易达到此等效果的。
以下的情节曲折多致而富于生活真实。在经过度日如年的等待之后,丈夫终于回到了家,却露出了“乔公事”的蛛丝马迹。妻子追问,忍不住从嗔骂到动手扭住耳朵,然而最后要求丈夫的仅只是把“爱惜前程”的月下盟誓再复述一遍。她不愿让自己相信丈夫在外拈花惹草的事实,心中还忘不了当初“指定梅梢月儿咒”的恋情,这就再度显示出她的善良和痴情。全篇以女子的口吻娓娓诉出,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注重情节的戏剧性,无疑同接受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有关。而散曲套数在逼肖声气、描摹心情、表现生活内容等等方面,确实于韵体中占有特别的优势。
扪胸极坦荡,何时幻嵯峨。为山仅二仞,倒影临池波。
袖中出太华,夜负烦夸娥。儿童尽惊倒,势欲苍苍摩。
鬼凿混沌窍,灵探星宿窝。碧云飞未起,作态犹婆娑。
篆文志其胁,安知非皇娲。小窗学跏趺,尽日对吟哦。
祇愁风雨来,跋扈如天魔。挟山以超海,老矣将奈何。
何物仙家为我归,珊瑚支瘦玉容肥。江天当暑梅花落,漫引寒风白鹤飞。
吾闻漆园之木八千秋,又闻北堂萱草能忘忧。朱卿夫妇俱白头,儿也贡入帝王州。
口传天语出丹阙,马蹄蹋遍闽山月。儿心何以报春晖,回望飞云隔吴越。
左手擘荔枝,右手持槟榔。它山岂不好,不如归故乡。
登朝见天子,沐浴承休光。龙河雪消春水长,愿乞还家三釜养。
入门堂上见椿萱,灵柯锐叶俱无恙。读书椿树下,进酒萱花傍。
更分白兔所捣之玄霜,父兮母兮发苍苍。金兰玉树照庭户,直与窦家五桂同芬芳。
起视明河淡不流,鹊桥斜挂彩云浮。独凝双眼怜司马,谁共孤舟看女牛。
千里秋风回楚甸,片帆烈日向端州。裁班舞罢承欢后,早转飞凫莫滞留。
撒盐飞絮随风度,纷纷著树应无数。严威寒透黑貂裘,霎时白遍东山路。
老人终日看不足,尽道天家雨珠玉。世间忽见为祥瑞,斯言非诞还非俗。
越中自古元无雪,万州更在天南绝。岩花开发四时春,葛衫穿过三冬月。
昨夜家家人索衣,槟榔落尽山头枝。小儿向火围炉坐,百年此事真稀奇。
沧海茫茫何恨界,双眸一望无遮碍。风冽天寒水更寒,死鱼人拾市中卖。
优渥沾足闻之经,遗蝗入地麦苗生。疾厉不降无夭札,来朝犹得藏春冰。
地气自北天下治,挥毫我为将来记。作成一本长篇歌,他年留与观风使。
问津扬子江头,滔滔潮汐东流去。六朝文物,千年陈迹,几更乌兔。
天限东南,水流今古,地分吴楚。喜壮游千里,桑弧蓬矢,功名事、儒生语。
翘首石头城北,簇楼台、远连芳树。雪销天气,澄江如练,碧峰无数。
银瓮春回,金山钟晓,梦闲鸥鹭。早归来,尽日风平人静,孤舟横渡。